真正欣賞李北海的書法,是自從臨寫〈雲麾將軍碑〉之後才領略其好。此碑大多數人是以行書來歸納其字體,但我認為他走筆方式以楷法運行,僅結構是行書樣貌,應該仍屬於正書範疇。
李北海初習二王書風,最後擺脫舊框,予以變格,使筆力一新,完全得力於其行筆方式,他用筆的方式可以「劍氣逼人」來形容。
他應是中鋒用筆,將全身力量凝聚於毫尖,走筆時毫端與宣紙緊實的摩擦,筆毫畫過的瞬間,紙張似乎將要被切開,但沒有。那情景像是用樹枝畫細沙,樹枝切過沙子的同時,平整的沙面硬是被分為兩邊,中間留一條鴻溝般。
筆鋒正入則令墨氣翻騰,線條中心那一縷濃墨特別烏黑,墨跡明顯與兩側不同。這種線條所產生的現象,宋人沈括有其驗證方法,他於《夢溪筆談》中讚徐鉉書法線條:「映日照之,線條中心有一縷濃墨,日光不透。」雖然說的是徐鉉的小篆,但這一段描述可與〈雲麾將軍碑〉筆力相呼應。
深入李北海〈雲麾將軍碑〉可感受其雄強氣勢,他執筆若劍,有稜有角、有鋒有刃,線條剛勁有力,殺紙若有聲,只覺得滿目皆是剛烈之氣。他的字取自魏晉骨法用筆,故傳統根柢深,走筆中規中矩,沒有輕佻的筆姿。由於表現方法與古人相異,是以行書結構寫成,而另有新貌,康有為用「寓奇變於規矩之中」來描述,是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