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書評》說褚遂良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初識褚遂良〈大字陰符經〉便被其跌宕多姿、瀟散清逸的筆姿所打動,褚字用筆最富變化,結體也最為生動,他的書法寫得「古雅絕俗,瘦硬有餘」,被人稱頌。
眾多前賢的稱頌中,我尤喜米元璋所言,他畢生臨遍先賢法帖,總結時自述:「慕褚而學最久」,又言:「如熟馭駿馬,舉帶隨人,而別有一番驕色。」
「別有一番驕色」一語,即道出這份通透與悟識,米芾習字不自足地想要求變以為寬,猶如獨登高峰翹望天涯,能見天邊一道紫氣。
他是孤寂地兀自走這條摹古之路,自嘲是「集古字」,初時並無人知曉,隋後才鮮烈的應驗八面皆全,這「驕色」則來自傳統底蘊。
以前有人曾言:「不是世家子不要學書畫」,因為寒士家徒四壁,既不是褚遂良,又不是米芾,何來古人名跡與法帖。換言之,師事古人原本就被重視,而今印刷技術高明,複製品與真跡無異,而且價格便宜,人人都買得起,就無所謂世家子與寒士之分了。
但是,過世古人不能講話,要靠你自己加以揣摩,亦即孫過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若是能亦步亦趨的點畫錘煉,臨摹古人的遺跡,那麼那位古人就是你的老師了,如果再找到一位能真正指導你的現代人,並蒐羅些古人名蹟,那麼就二者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