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夢似幻,至情至愛,是鬼也是神;知恩圖報,賢淑多情,是狐也是仙。風姿撩人的姑娘,姣美無比的臉蛋,總令人神魂顛倒。原來狐不盡是陰險狡猾,鬼也不全是可怕嚇人。人與非人的相處,一樣有著道德倫常,反倒是世間的人啊!果真是可愛又可親的嗎?
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誌異》,是蒲松齡流傳百世、膾炙人口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雖是鬼狐神怪,人格化的思想饒富人情味,讀來不但不覺恐怖,反而倍感溫馨。
蒲松齡生於明末,長於清初,年少考中秀才,二十歲開始創作。科舉屢試不第,一生窮困潦倒。因不滿封建社會的陋習,藉鬼怪神狐反映現實的不平,藉陰間冥府來批判人間官場的黑暗,更藉此發洩自己心中的悲憤。
《聊齋誌異》於作者四十歲時成書,之後陸續增補。五十歲完成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包含寓言、故事、異聞、寫實、俠義、傳說,是許多人心中誌怪小說的最佳代表作。
取材多元、內容豐富,對八股取士的科舉尤其有切膚之痛,寫〈賈奉雉〉、〈司文郎〉、〈王子安〉、〈素秋〉嘲諷科舉制度,揭露科場弊端;〈夢狼〉、〈續黃梁〉、〈促織〉對作威作福貪官汙吏,是一記當頭棒喝;〈水莽草〉強調祝生和女鬼寇三娘夫妻事母的孝行;〈小翠〉、〈大力將軍〉知恩圖報;〈顏氏〉、〈狐諧〉稱頌女性才智,暗喻男女平等。故事篇篇精彩,寓意深遠。
從〈聶小倩〉被寧采臣感化可知,邪不勝正;而〈阿繡〉中狐女的痴情真真假假,有情人終成眷屬仍有圓滿結局。蒲松齡透過豐富的想像力,傳達因果輪迴的思想。那不是迷信,是能轉迷為悟、轉邪為正,幾百年來仍具有警世作用。尤其作者文筆精鍊,辭彙簡約,文字古雅而富麗,是當今最佳的古文範本。
寒夜客來、階前聽雨,或是月隱星沉、北風乍起的時候,捧著《聊齋》進入另一個世界,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