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海盜猖獗,成為全球安全隱憂。該國女性團體領袖柯福柔說,替當地青年創造工作機會,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管理漁業和天然資源的官員沃爾森也指出,國際忽略了「加強開發」才是促進該地區安全的關鍵。
據估計,全球每天斥資四千萬美元打擊海盜,致力於逮捕嫌犯,但從未使力改善索馬利亞的就業市場;索國中部沿岸的「海盜產業」日益興盛,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加爾卡尤(Galkayo)是索馬利亞的中心,失業率很高,暴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海盜在當地有相對較高的地位,能「賺錢」蓋大房子和興辦企業。很多人夢想成為海盜,那代表著成功。
本月十八日,太平洋美軍司令威勒德上將表示,麻六甲海峽也曾海盜猖獗,但在東南亞國家通力合作下,肅清了這個區域的海盜。他直指核心說,索馬利亞海盜的成因是政治紊亂、經濟破產。
大部分人對索馬利亞的印象來自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一九九一年,索馬利亞發生政變,陷入無政府狀態,各部族為擴大地盤,不斷流血衝突。美國一九九三年出兵,希望協助聯合國進行人道援助,並消滅當地軍閥和反政府武裝,可惜行動失敗。
二十年過去,索馬利亞依舊軍閥割據,內戰頻仍,政府令不出門,民不聊生。生吃人肉的部落軍閥和冷血殘酷的宗教極端分子「相處一堂」,索馬利亞成為「一個離地獄近離、天堂遠的地方」。
目前,兩百萬索馬利亞人處於乾旱造成的饑餓威脅下,孩子甚至喝自己的尿來維持生命。在戰亂和乾旱雙重作用下,饑民數量不斷增加。聯合國指出,索馬利亞難民情況嚴重到難以想像,如果國際外力遲遲無法介入,他們就像是被上帝遺忘的生命,只能等死。
不願等死,加上長期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管轄,亡命之徒鋌而走險,以海上打劫維生,甚至攔下國際糧食組織的船隻,掠奪救援該國饑民的物資。
美、日、北約等國派出海軍護航、追擊海盜,但海上打擊犯罪縱使偶有所獲,也只是治標,解決不了海盜神出鬼沒問題。要治本還得從陸上進行,解決索馬利亞的四個大難題:內戰、難民、乾旱、飢荒。
索馬利亞中部城鎮霍比亞(Hobyo)的二十七歲青年歐斯布表示,二○○三年起索國附近海域的漁獲量劇減,當地青年無法繼續捕魚。二○○八年某天,他把漁網棄置海灘,首次幹起海盜勾當,他說
:「我不害怕,那是生死關頭。我已經沒東西可吃了。」
「當海盜是『求生之罪』,如果有工作機會,我很樂意當個納稅人。」歐斯布無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