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容三現】德雲比丘

林孟蓉 |2011.01.17
3271觀看次
字級

據《華嚴經》的記載,善財童子接受文殊菩薩的建議後向南求法,而第一位參訪聖者即是「德雲比丘」,如文所載:「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峯;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雲。」

此聖者居於南方勝樂國土中,因修學「智光普照念佛門」而得成就。善財參訪德雲比丘有三問,即何謂菩薩行?如何修學?如何圓滿?

德雲比丘即以念佛三昧法門,解善財三問,所以慈容三現的偈語說「誦經說法為如來,欲見如來那如來」即是彰顯德雲比丘解無念而念的念佛三昧法門。

而後半偈語則表達文殊菩薩於塵世中之化現,特別末句「修途安必問天台」,主要與文殊菩薩的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

關於漢傳文殊菩薩道場的說法有二,一是在山西五台山,即清涼山;一是位於浙江台州府天台縣的天台山。

對於提到文殊菩薩道場的傳說故事,據《廣清涼傳》的記載,有「菩薩化現貧女」一事。

此事跡緣起自靈鷲寺每年的無遮齋會,當時有一貧女自南而來,於懷中攜有二子,並隨行一隻狗同來赴此齋會,因身無分文,故以髮為供。

貧女抵達齋供之際,要求主僧先食齋供,主僧應允,給貧女三份齋食。貧女向主僧要求,隨行的狗也需一份齋食,主僧勉為其難的答應。就在此時,貧女再度向主僧索求,因腹中有一子也需要有一份齋食。

這時主僧忍無可忍,叱責貧女貪得無厭;貧女被喝罵後,即時離地倏然化身為文殊菩薩相,犬為獅子,懷中所攜二子為善財和于闐王,文殊菩薩並於於空中留下「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蔕甜;是吾起三界,卻被彼師嫌」的偈語。

隋唐之際,文殊菩薩化現度眾的傳說就更多元了,其中著名的說法有:一說文殊菩薩化現為華嚴初祖杜順和尚;另一說是在《佛祖綱目》,文中有一首偈語說到「豐干饒舌!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則是記載文殊菩薩化現寒山度化台州刺史之機的典故。

此外,尚有一說則是文殊菩薩引化西域尊者佛陀波利返回印度,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帶來東土的典故。在《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文末就提到「西域尊者往東來,卻被文殊化引開,東土若無尊勝,孤魂難以脫塵埃。」此偈就是從文殊菩薩引化西域尊者佛陀波利而來。

綜觀前述,慈容三現的偈語「誦經說法為如來,欲見如來那如來;兀坐竹茵真自在,脩途安必問天台。」除了呈現德雲比丘的念佛法門外,更深刻的隱含意義則是說明文殊菩薩度化世間的智慧。若從圖像的呈現,此圖首次以非佛、非菩薩的聖者之姿,呈現行者於道的安詳與自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