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內,坊間有三位醫生出書明志,令人感動。電視節目裡演出的《白色巨塔》《醫籠》等,除了看見所謂「巨塔」內充滿情緒與慾望的的人間世,卻也有令人肅然的「高貴的靈魂」。
古代的耆婆、扁鵲、華佗,之所以被譽為神醫,因其有醫德。醫生,不只是卓越醫術的代號,而是內心有了生命哲思、人道關懷,醫生的歲月,是醫道,是一條充滿生命義理的道路,不是高遠深邃、遙不可及,只是存乎一心。
宋睿祥醫師,年輕的漂泊的靈魂,在行醫過程中找到自己的「醫道」,找到回家的路;已是醫界權威的伍焜玉院長,一心投入血液研究,因為有生命哲學的思考,他在血液面前日益謙虛,心思更見純樸,所以,可以最深入淺出又充滿趣味的,與年輕人和一般大眾分享血液的奧祕;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視病如己」,要引領醫界承諾用心守護病人。
生命,就是學習,走在任何道路上,只要學習謙虛、慈悲,尊重,師師皆道。參與這三本書的現場活動並用心閱讀之後,不由如是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