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穩住三席;從得票數來看,國民黨在北二都僅贏十幾萬票,台中小贏三萬多票,但在南二都大輸數十萬票;藍贏在席次,綠贏在總選票,雙方都沒有太撼動原有的政治板塊。
對綠營而言,靠著基本盤優勢,加上扁案宣判的悲情與抨擊花博的效應,原本蓄勢待發,但選前爆發媒體人鄭弘儀爆粗口事件,難免影響中間選民對民進黨的觀感,以致未能多攻陷藍軍城池。
綠營拿下南二都,得票數都大幅領先,尤其高雄市狂勝,在南部基礎更扎實。不過,出現「藍保席次、綠贏總選票」現象,也顯示選民對在野黨有所保留。對執政黨來說,雖然之前有金融風暴與八八風災的低迷,但今年以來各項財經數據亮麗、經濟成長率創新高;卻無法轉化為選舉助力,顯示施政尚有改進之處。
五都市長未來參與中央決策,是另一值得觀察重點。繼台灣省府虛級化以後,如今二十五縣市的時代又過去,五都均為直轄市,人口總數達一千六百萬,幾近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日後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勢必有所調整。
過去地方首長只有北、高市長能參與行政院會,未來增加三都,每個首長都握有雄厚選票基礎,比起不具民意基礎的閣員,影響力不可小看。尤其高雄、台南的陳菊與賴清德,雄踞南部,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勢必對執政黨有牽制效應。
國民黨想跨越濁水溪以南,民進黨何嘗不想跨越濁水溪以北?從這次北部票數來看,蘇貞昌能得百分之四十三的選票、蔡英文得票也達百分之四十七,不但穩住基本盤,且都接近半數,說明北部選民對執政黨的不滿與訴求。
民進黨在南部基礎扎實,加上在北部擴展票源,蠶食鯨吞,未來發展值得觀察。而台中市,空降部隊蘇嘉全能搶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九的票數,讓胡志強贏得非常驚險,表示「濁水溪防線」已見鬆動,綠營已逐步往北、往都會滲透。
三年前總統大選,「馬蕭配」在全國大贏兩百二十多萬票,單計五都轄區也大贏約百萬票,此次國民黨總得票數卻輸民進黨近四十萬票。此次五都選舉,起碼已產生三分之二中間選民、約八、九十萬票的板塊移動,未來不能再以「北藍、南綠」或「都會藍、鄉村綠」來描述雙方態勢。
從前年總統大選到如今五都選票結構來看,藍軍盛極而衰,綠營逆勢成長。綠營得票大幅成長,代表選民對執政黨的不信任投票,不滿馬政府施政成果;馬政府未來一年多的施政,在兩岸開放路線不變的情況下,在司法改革、財經成果、社會正義諸方面勢必要繳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才能阻止選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