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月來激烈的選戰,新五都市長、及議員里長選舉,今日的投票將一決勝負。我們在此呼籲選民,不要被意識形態左右,仔細檢視候選人的人格操守與政見,冷靜理性投下神聖一票,選出真正有誠心有能力做事的人。
許多人將這次新五都市長選舉視為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也是馬政府的期中考。從美國十一月初的期中選舉結果來看,歐巴馬所領導的民主黨慘敗,最主要原因就在經濟復甦力道薄弱,失業率徘徊在百分之十的歷史高點,民眾以選票表達了對政府施政的強烈不滿。
相較於美國的經濟疲軟,馬政府執政二年多來,由於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簽署,讓兩岸經貿關係邁向正常化,也讓台灣的經濟復甦表現亮眼,主計處日前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為百分之九點九八,十月失業率則是廿三個月來首度降至百分之五以下。這兩項好消息無疑為這次選戰中的國民黨籍候選人舖陳一座穩固的舞台。
不可否認,這些亮眼的經濟數據與民眾實際感受存在很大落差。接近二位數的經濟成長率是極佳的表現,但民眾實質薪資並沒有增加,受僱者平均薪資仍未回到金融海嘯之前的水準;低於百分之五的失業率,則是因為政府短期就業方案僱用了十萬人,如果沒有這些方案,失業率仍在百分之五點三四,可見執政者仍有許多努力空間。
這次新五都選舉過程中,從新生高與花博招標採購案風波,陳水扁龍潭案三審定讞,陳致中召妓案敗訴,媒體人助選爆發三字經風波,楊淑君的黑襪事件等,都成為候選人炒作的焦點議題;藍綠陣營針鋒相對,攻擊與抹黑對手毫不手軟。由於電視政見辯論會未能舉行,各政黨候選人寧可採取掃街拜票、造勢晚會方式拉票,候選人的政見被口水戰淹沒。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選民更應睜亮眼,努力檢驗候選人的人品,過往經驗與候選人的「政見牛肉」,並且比較一下他們過去開出的支票有沒有兌現。
台灣最早的投票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一九三五年第一次舉行的是市會及街庄協議會會員選舉,當時只有年滿廿五歲男性、繳納一定稅金以上者才有投票權。七十五年後的今天,投票已是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但選舉買票傳聞卻疑雲滿天,檢察機關迄今已受理二千七百多件賄選案件。這些候選人的買票行為,完全破壞得來不易的民主基石,令人痛心,人人都有責任舉發,不應縱容。
從二千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到二○○八年的第二次政黨輪替,台灣選民適時展現了人民的力量。這次「三合一選舉」雖然是地方性的選舉,但影響深遠,我們期盼選民再度發揮人民的力量,透過選票審慎選出最有能力、有願景且品格高尚的人,為新五都開創美好的未來,讓台灣的民主向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