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市長選舉明天即將投票,選舉造勢活動如火如荼,尤其是最後一天,所有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勁掃街拜票,做最後的衝刺。然而,台灣經過連年的選戰,選舉風氣是不是改善了?民主是不是更進步了?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傳統中美善的價值不斷在惡質的選風中流失,我們又如何透過選舉找回這些價值呢?
一進入五都,映入眼簾的無不是超大型的候選人選舉看板,經過陸橋,看到的則是連綿飄揚的旗海,每位候選人不同的主張和人像,五顏六色的妝點著城市門面,雖增添幾分色彩,卻也呈現著紛雜無章的亂象。接著耳朵就傳來候選人的宣傳車廣播聲,聲聲刺耳。手機鈴聲一響,一看又是候選人拉票、催票的簡訊。選舉無孔不入的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打開電視新聞台千篇一律播報著候選人造勢的新聞,不是彼此批評謾罵,就是只說自己有多好。在這樣強迫收視的影響下,社會風氣能不受到選舉的影響嗎?更嚴重的問題是選舉的口水和爭議會延續到選後,這就是最後台灣政治形成藍綠兩大陣營的原因,連民眾也被帶著選邊站,演變成另一種族群分裂。
在惡質選風的影響下,台灣人過去善良的風氣不見了,公理誠信的價值觀改變了,政壇已經少見到儒家所標榜「溫良恭儉讓」的人了。為官的可以肆無忌憚的貪腐,貪腐之後還膽敢大聲說「貪腐有理」,這是怎樣違背傳統價值的人格?可是社會對於這樣的現象卻習以為常,難道人們對於人格低劣的作為都認同了嗎?
選舉破壞最嚴重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誠信,所謂「民無信不立」,政治人物如果失去了人民對他的信賴,他的政治生命就結束了,甚至連王朝都要被消滅。但是現在的政治人物即使說話朝三暮四,他的支持者都會死忠的幫著他,甚至說謊也臉不紅氣不喘。
誠信和廉能的價值消失,是非黑白顛倒,社會自然沒有公理正義。當社會失去公理正義時,連法官判案都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不就有一些民眾要求司法改革,要淘汰「恐龍法官」嗎?當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都潰堤的時候,就是社會價值崩解的時候到了。
時下的年輕人只關心時尚、娛樂,對政治欠缺興趣,甚至連報紙也懶得看,大家都怪年輕人對政治冷漠;台商和僑居國外的民眾,過去對政治都非常關心與熱衷,這些年來也多半隔海觀選戰,對台灣的政治愈來愈淡漠。為什麼大家都對政治失去了信心?選舉風氣和政治人物當然是影響他們態度改變的關鍵。
從台灣近三十年民主發展的進程可以看出來,選舉對傳統價值的衝擊太大,真善美的價值在政治上幾乎蕩然無存。政治人物經常說:「選舉是一時的,政治才是長遠的」,可是為什麼要帶壞選風、敗壞政風呢?我們還能不能透過選舉找回公理、誠信、廉能的價值?選民們,投票時請睜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