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河被印度人視為聖河,能到恆河沐浴便能洗盡一生罪業。如果你親自去過那兒,會發現恆河裡的水猶如佛陀所說的五濁惡世般,非常混濁。不過,他們是以一顆朝聖之心沐浴,因而能出汙泥而不染,洗盡罪業。

《阿彌陀經》經文最後,諸佛稱讚釋迦牟尼佛最可貴之處,就是能於五濁惡世中成佛度化眾生。
世間為何濁呢?佛經分為五種濁,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我們現在身處「減劫」之中,是佛法所謂的末法時代,此時期天災人禍特別多,因而稱「劫濁」。從近年來,國際間頻傳重大的地震、海嘯、颶風、火山爆發等,影響人數之多,難以計數可證知,而台灣每年有颱風侵襲,對天災之害必能感同深受。
「大自然反撲」的例子,多根源於人類的「見濁」上,如短視近利、不尊重人我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等。最近,匈牙利一家鋁廠汙水池的堤壩開裂,約七十萬立方公尺的腐蝕性汙水湧入附近多個鄉鎮,土地幾乎報廢,民生頓陷困頓;另外,有「地球之肺」著稱的亞馬遜雨林,每年被砍伐大量樹木,雨林面積急遽縮減。人類或許因此填滿了錢袋,卻也加速了地球的暖化。
這些不顧後果的破壞,都來自人們心中自私、貪愛、欲望、瞋怒、愚痴的「煩惱濁」呀!為了滿足煩惱,反而更添煩惱,都是人們的通病,所以「眾生濁」。而由此招感來的果報,就是壽命短促的「命濁」。或許你會說,世界上百歲人瑞還是不少呀!怎能說壽短呢?壽命是相對的,與天人相比,人間五十年是四天王天的一天,他們壽命長達五百年,如此看來人命真如蜉蝣般短暫。
五濁惡世雖濁,但若能轉化這顆心,濁世也能成淨土,所謂「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有一次,舍利弗不解的問佛陀:「為什麼諸佛國土都清淨無比,唯獨佛陀您所教化的國土卻如此汙濁骯髒呢?」
佛陀即刻以腳趾按地,霎時大地震動,眼前出現的是七寶莊嚴的淨土。佛陀說:「這才是我的世界,你所看到濁穢不堪的世界,是眾生心不清淨所變現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