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如陽光,讓人陷入黑暗的人,有了溫暖與力量。文與圖/杜荷非報系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會不會成功,最重要的關鍵不是家勢背景、學歷經驗,而是有沒有「希望」。
面對一位病人,如果醫生說:「病到這種程度,我看是沒望了。」病人接下來的心情,肯定是絕望到做等死的準備;可是醫生若是換個角度說:「病雖不輕,但曾經有過痊癒的例子,仍有一絲希望。」那麼,儘管希望只有一絲,病人也會為那一絲希望而努力地活下去。
病入膏肓都有一絲希望了,更何況是你身體還健朗著,意識還清楚著,還有能力給予他人的時候,那更是有無窮的希望呀!
「希望」像一盞燈,讓人陷入黑暗時,能看見前方的道路。我也曾有陷入全然失望的經驗:多年前曾幫助過一位遭到父親性侵,又罹患腎臟病,年僅十五歲就必須每周洗腎的女孩。
她羞澀地如一朵初開的小花,美麗的背後竟是一樁樁悲慘的遭遇,因此,只要她願意來,我就全心全意聽她訴說,給予她對生命的希望。一天天、一年年,直到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心中憤怒,衝去她家和那位無恥父親曉以大義時,才發現原來悲慘遭遇全是女孩的騙局。父親搖搖頭說,已好幾人受騙付出同情,我也莫可奈何。
我痴心想給人希望,最後卻落得對人性失望。回首過往,也有多次在他人喪氣之時,自以為給人鼓勵,最後不僅沒給人打氣,還因為接受到太多負面訊息,自己不斷地洩氣。
後來慢慢地才體會到,給人希望就像給病人氧氣瓶,先要確保氧氣瓶本身充滿了氧氣才能給人。同樣的,給人希望前,自己也要充滿正面能量,才不會被他人釋放的負面訊息給打敗了。
提供裝滿氧氣的二種方法,不妨試試看:
第一學習鼓勵,看見自己或別人成長了一點、進步了一些,就隨時隨地用言語或行動給予鼓勵,因為有信心就有希望。
再來,學習往遠處看、往好處想,無形之中心就會放大,不會計較生活小事,不困於挫敗中,因為有願景就有希望,有美好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