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去年舉辦「佛祖巡境 全民平安」活動,五百僧人走遍全台,為全民祈福,淨化人心。圖/杜荷
社會,像個大拼圖,每個人都是拼圖裡的一小塊,凹處接納別人的凸,凸處包容對方的凹,同中存異,異中存同,彼此包容,相互欣賞,才能拼出一塊和諧的風景畫。
貧富差距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距離須由互助串起愛的連線,社區是一個社會縮影,可從這裡開始做起。
北市南機場社區推行為老人送餐服務,幫助孤苦無依,或獨居老人送餐點。有一位五十多歲的退伍軍人錦森,女兒因故成為植物人,太太也曾罹患子宮頸癌,兩人發願當義工為老人送餐。
錦森不管刮風下雨,每日騎著摩托車送餐。有位老人家住在三樓,因不良於行無法下樓取餐,只要錦森一按門鈴,老人家就從三樓丟下鑰匙,讓錦森開門送餐。
有一位獨居且視障的林先生,每天早上十一點多就會到門口走動,對他來說,等一個便當,是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刻。林先生說,有一次颱風天,他沒打算步出家門等餐,但是當餐盒依舊準時送到時,他既驚訝又感動。
送餐過程中,錦森獲得許多長輩的信任,還額外幫忙寄信、買日用品、拿藥等,彼此也建立了形同父子的情誼。
過去在小村莊裡,大小事情聯繫得很緊密,現在換了高樓大廈,對面住戶、樓上樓下,住得很近反倒不認識,人與人的實質互動減少了,問候多出現在網路社群上,虛擬世界比現實生活還熱絡。
多關心社會上發生了什麼事,多了解居住的周圍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活動等等,走出家門看看世界,打開心關懷別人,會發現社會原來沒你想像的黑暗。
人間佛教強調走進人群的重要,每年浴佛節,佛光會員將浴佛亭設在鄰里街巷,讓許多不曾到寺院的人都有機會浴佛;佛光山雲水書車,每月有三十輛車到偏鄉巡迴,提供孩子們優質閱讀,活絡社會的每個階層。一步一腳印,用實際行動,成為社會和諧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