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說好話的人,能笑口常開,別人聽了也會如沐春風。
圖/杜荷非報系
人每天從「口」吃進食物,再從「口」說出話來,對吃進肚的東西,往往精挑細選,講求美味,卻很少有人要求自己每天口說好話。
美食能補充身體的能量,好話則能激勵人心理正面的能量。星雲大師說:「所謂好話,舉凡讚美人的學問、道德,關懷人的身體、生活,乃至對人尊敬、給人安慰,能夠鼓舞別人信心、勇氣的話,都是好話。」
好話不是一昧的迎合他人,如果讚美不當,讓對方覺得你是在諷刺他,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說好話需要智慧,更要真誠,才能發揮好話的正面力量。
曾有人對著兩碗白米飯做實驗,一碗說好話,一碗說不好的話。結果,七天以後,前者只有兩、三顆發霉,後者到第三天就已經長滿黴菌。佛教徒在吃飯前,都會心存感恩,口念供養文,是很有道理的。連白飯都愛聽好話,更何況是每天說好話的人,一定會更健康。
哈佛大學醫學院做過一個長達三十五年的實驗,對象是一百二十六位二年級學生。他們問學生四個問題:
一、你的爸爸是怎樣的人?二、你的媽媽是怎樣的人?三、你和爸爸的關係好不好?四、你和媽媽的關係好不好?
三十五年後,研究報告顯示,說爸爸媽媽好話的人,身體都非常健康;抱怨爸媽的人,幾乎都有心血管疾病。於是科學家做了一個結論:愛說好話的人,大腦會產生良性反應,對應身體也是好的,生活也過得很正向。
說話是一種藝術,更需要智慧與技巧,有一篇〈說話的溫度〉中提到:「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上面所述如果都能做到,好話也就不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