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宛的兒子最近送了自己一個國中畢業禮物。他選擇的禮物是--騎單車環島旅行。
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孩子,花一個星期的時間騎單車環島,論體力當然是OK,問題是他決定一個人進行這項活動,不找任何伴,這可讓做媽的有些擔心了。
阿宛說,當兒子說出他的決定時,做爹的立刻舉雙手贊成,只有她,找了一大堆理由反對,直到兒子把反對的問題一一解決,像是學會修車、準備好備用工具等,她才「勉強」同意。
「你為什麼反對?是怕他會出事嗎?」我問阿宛。阿宛搖著頭說:「不是。」「那你是為什麼?換了我兒子這麼做,我高興都來不及呢。」我再問她。只見她撇撇嘴又搖搖頭說:「我是擔心,這麼小就玩這麼大,將來長大還得了!」
說歸說,阿宛的兒子畢竟還是出發了,而且在一個多星期後,平安回到了家。
兒子回來後,阿宛和我們分享了一些他一個人旅行的事。
阿宛說,說是一個人騎車,其實一點也不寂寞,因為,沿途經常會遇見同伴,有些人可能打打招呼就再見了,有些卻可能會互相幫忙。譬如,孩子都是找一般民宿住,但有的地方硬是找不到民宿,他的年齡又不到可以單獨住旅館的十八歲,這時,幸好有一對一起騎車的夫妻幫忙,他才順利住進旅館。
中間,阿宛夫妻不放心,還是帶著讀國小的妹妹,一起到花蓮去「堵」他,晚上和兒子見了一面、吃了一餐飯,並邀他共住了一晚。
「所以,他沿途一切平安囉?」我問阿宛。沒想到,阿宛卻告訴我:「哪裡,回來到台中縣的時候,出了個意外。」
阿宛說:「有一段路,路很窄,車子又不少,孩子因此盡量靠邊騎,沒想到一個不小心,卻絆到了路邊一個伸出來的布招,摔了一大跤,弄得皮開肉綻。這且不說;店家發現布招被扯破了,立刻衝出來大罵,還要孩子賠償布招的錢。孩子身上錢不夠,店家就把他拉到警察局去。」
「後來怎麼解決的?」我問。阿宛說:「警察看他受傷流血,一邊幫他塗藥,一邊告訴那個店老闆:『你把招牌放得這麼出來,害人家摔跤,人家沒告你就不錯了,你還要人家賠?』這才解決問題。」
說完,阿宛笑瞇瞇地告訴我:「我兒子回來還不敢提這件事,是我看到他的腿,問他才說的。」
「幸好傷得不嚴重。」我跟阿宛說。阿宛也笑:「對啊,像這樣給他一點教訓,知道人世無常,不是凡事都永遠一帆風順就好了。」
停了一會兒,這個豁達的媽又補了一句:「我還是覺得,這麼小不該玩這麼大!」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