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般都要依止明師,聽聞佛法,聞思修證,循序地學習;有極少數的修行人,屬於根性利、悟性高,即使沒有老師從旁教導,一樣能自觀緣起法而證悟的,此類修行者稱之為緣覺、獨覺,或辟支佛。
他們性喜寂靜,寧可捨下一切,換取獨修的空間;他們到塚間、深山水邊或人煙稀少的地方,過著少欲知足的生活;他們衣衫簡陋、飲食適量、寡言少語,看似苦行,卻樂在其中。
唯有如此,緣覺聖者才能保持高度清晰的思緒,在生活中時時刻刻思維著生滅無常、緣生緣滅、十二因緣等輪迴的真理。佛陀的第一大弟子大迦葉尊者,就是這種根性,經常過著獨居苦行的生活。
由於根性利,他們很容易從身旁的事物中獲得領悟。經典記載,曾有位國王,因看見花飛葉落如此簡單的自然現象,就悟道了,於是捨下世俗王位,決定去出家。
還有一則故事:有位國王每晚睡覺前,都要一名宮女為他按摩,因為宮女手上都戴著一串手鐲,一按摩就會發出叮鈴噹噹的聲音,國王覺得吵,要宮女每天拿掉一個手鐲,到最後只剩下一個時,聲響也就消失了。
這時,國王不僅沒睡著,反而從音聲中突然觀察到,兩個東西一碰會發出聲音,就像拍掌,一個手掌發不出聲,必須要兩個手掌;風原也沒有聲音,要碰到鈴鐺才會出聲,萬事萬物不都是因緣而生!這一念覺,國王當下悟道,證得辟支佛位。
開悟看似一剎那,卻可能是緣覺者在獨居修行一百大劫,積足善根功德後的臨門一腳。
緣覺者比聲聞人利根,他雖然出生在無佛時代,卻能透過自我觀察緣起,而發出離心,達到解脫生死。但畢竟這只有自利,並沒有菩薩為度眾生出生入死的大悲心,所以難登佛果,仍不是究竟之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