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勾踐臥薪嘗膽、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武訓興學……從這幾個故事中,你看出了共通點沒有?
也許這些例子讓你聽到耳朵長繭、煩不勝煩了,換個比方,你看過打棒球、打籃球、踢足球沒有?不論是哪種運動,一個球員若是對本身的訓練信心不足,或是欠缺求勝的決心,那麼無論資質表現,結果通常令人遺憾,甚至會拖累了整體的努力,讓其他隊友白忙一場。
這就是為何從小到大我們要被灌輸:「信心與決心是成就一切的根本」的原因。
我個人很喜歡孫中山先生一九一八年在上海發表的《建國方略‧心理建設》說的一句話:「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
歷史上凡能成就豐功偉業而留名於青史者,都是無懼於環境的挑戰與橫逆的衝擊。古今中外,也沒有一個成就事業的人,不是對其理想目標懷有高度的信心與堅毅的決心,並以此作為後盾來建功立業的。
一件事情想要圓滿的完成,所需要的不僅僅是靈光的頭腦與先進的技術,還要能在挫折中用經驗與教訓來積累實力,建立信心,再加上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勇往直前地衝向終點。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有一首詩:「我沉睡,夢到人生是一種喜悅;我醒來,發現人生是一樁義務;我行動,看哪,義務也成為喜悅!」從中我們得到啟示,「辦不到」是很多人對失敗的最大藉口,而「行動」則是每一位成功者的起跑點!
寫作也一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鐵杵磨成繡花針」、「破釜沉舟」珥珥在在提醒我們這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奮鬥過程,唯有用心耕耘,才能造就創作的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