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常跟我們抱怨她的父母親,說他們從她小時候,一直偏心到現在,不管她為他們做了多少事,父母親眼裡永遠都只有弟弟,沒有她。
阿珍的抱怨,當然不是全無道理;小時候,小她兩歲的弟弟,功課總是第一,又總是笑口常開的模樣,見到長輩也禮貌周到,這樣的孩子,別說父母了,連左右鄰居也總是提起來就誇。
從一流的大學畢業後,弟弟就到國外留學去了,拿到博士學位後,他順利的找到工作、結婚生子,當然也就留在國外長住了。
阿珍就不同了。功課在班上雖說也不錯,但比起弟弟來總是差一點,加上脾氣比較倔,老是愛和父母抬槓,在父母心目中,難免覺得她許多地方不如弟弟。
在國外拿了個碩士學位後,阿珍回國找了個工作,就此在台北安頓了下來。許多年下來,阿珍也陸續談了好幾次戀愛,但都沒下文,她也就決定索性單身到底了。
雖然是單身女郎,阿珍可並不清閒;一到周末,她就急急忙忙往南部跑,好回去照顧年事漸長的兩老。尤其是這兩年,父親母親的身體都出了些狀況,分別住了幾次院,每次住院,也全都是阿珍請假回來隨侍在側。
即使父母親狀況還過得去,阿珍也總是一回家就挽起袖子忙裡忙外;先是買菜、做菜,再則是洗洗刷刷,每次都是把父母親隔幾天要吃的紅燒肉燒好、滷菜滷好,她才匆匆忙忙北上。
比起阿珍,住在國外的弟弟可就輕鬆多了。早期,弟弟很少回來,這幾年,孩子大了,他開始固定地一年回來一次,一次大約一星期到十來天,這段時間,弟弟絕少親自下廚做飯,多半是請爸媽到外面吃館子,有時候還會包個車請父母親出去玩玩。
一個是每星期回來幫忙做家事、一有事就進醫院照顧;一個是一年才回來盡一次孝道;可是,阿珍的爸媽有意無意間總是對人誇讚:「我們那個兒子啊,可真是很孝順。」這話,聽在阿珍耳裡,當然很不是滋味。「我的父母實在太偏心了。」憤憤不平的阿珍一再這樣告訴我們。
這話聽多了,有人因此忍不住勸兩位老人家:「偶爾也該誇誇阿珍吧,她很孝順呢。」哪曉得,老人家聽了直嘆氣:「我們不是不知道女兒孝順,只是,她每次回家,不是說我們這裡不對,就是批評我們那裡錯,有的時候,我們還真是寧可她少回來幾次啊!」
看來,期望兒女「既孝,又順」,還真是不容易呢!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