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遇到了一個看起來很土氣的六十多歲婦人,聽她說起了一段「朋友」的故事。
十多年前,這個朋友從河南老家嫁到了台灣,嫁的是個老鄉,一個比她年齡大上二十幾歲的退役老兵。老兵的妻子已過世,三個孩子都已成人,很少回家,只有一個單身的小兒子留在身邊。
老兵住的是眷舍,享有退休俸,兒子也有工作,日子雖不十分寬裕也還過得去,因此,這個湖南女子最初提出要外出工作的要求時,立刻被先生拒絕,要她把家照顧好就行了。
不僅不能出外工作,老先生也不喜歡太太外出,連鄰居都不讓她來往。所以,這個異鄉來的婦人根本沒有什麼朋友,對外界的許多事都弄不清。
沒有朋友可說說話以外,十多年來婦人也只回過一次故鄉;前幾年,父母相繼生病去世,先生也沒讓她回去。說到這裡,婦人已泣不成聲。終於承認:「朋友」的故事其實就是她的故事。
停了停,她繼續述說。前陣子,先生病了,送醫後住院幾天,全都是她在照顧。剛開始病情嚴重時,她不眠不休地守了三天三夜,連吃飯都是託別的家屬幫忙買個饅頭充飢,直到第四天,女兒來探望,她才趁空回家洗澡換衣裳。
沒料到,出院沒多久,無意中她卻偷聽到先生與他兒子的一段對話。隔著牆,她清清楚楚地聽到先生告訴兒子:「你放心啦,我走了以後,全部的錢都是你們的,我絕不會留給阿姨。」
婦人說:「我辛苦了十幾年,他竟然這樣對我!」說著,她的眼淚再度成河。
直到接待她的調解人員問她:「你希望我們怎麼幫你?」她才止住了眼淚,緩緩地說,她這十幾年來因為幫幾個老鄉介紹人結婚,前前後後拿到了近十萬塊新台幣,這些錢都被先生拿去,說是替她存在銀行裡。如今,先生這樣對她,她只希望能把這筆錢拿回來,以便先生一旦過世後能自立生活。
問她自己身邊有沒有錢?她直搖頭,說是先生每個月只給她幾千元,家用都不夠。問她能工作嗎?她還是搖頭,說是年紀已大,又常飽一頓、餓一頓的,已有病在身,無法工作。聽得一旁的人也跟著全搖頭。
怎麼辦呢?調解委員會只能替她安排調解,至於效果如何,大家誰也不敢說。
十幾年的付出,到底算什麼呢
?送走婦人,大家一片沉默。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