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藍筱琦
青春期與更年期的對撞,注定火花不斷。但這次,我沒有大吼大叫,也沒有懲罰她,陪她面對選擇與代價……
家裡的青少女又給我出題了!年過半百的更年期,對上十四歲的青春期,這次雖然我還是氣到冒煙,但自認處理得不錯,就來和大家分享這個小故事。
女兒的同學過生日,邀請了幾個好朋友在她家裡開個小派對。主題是「pastel color」淺色系上衣配白色長褲,一起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家裡享用她親手準備的三道菜晚餐。這是十四歲這一年的流行,女兒生日時也辦過,他們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派對喜好和流行,下次再寫這主題。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青春期的孩子們願意花時間親手做飯、擺盤、聊天、笑鬧,沒有手機的介入,只有真實的互動與溫度,那樣的夜晚總是美麗又閃亮。只是這次的白褲子,成了母女之間的小戰場。
派對邀請函一個月前就到了,女兒的白褲子太短了,得要去買新的,但她始終沒有行動。直到派對前兩天的星期四下課,才說要買。但我們早就說好周間不進市區購物。她每周有三次曲棍球練習,功課也多,時間實在不夠,且那天我在家工作,開會忙得不可開交,她卻一邊央求,一邊拉著同學在門口等。
對於約定好的事,兩人在充分討論下同意了,又要再改,總是會讓我冒煙,我回答,再問幾百次答案還是一樣。當然內心有很多小劇場,「不就是件牛仔褲嘛,讓她買吧」,「她和同學一起,下午三點多出門,問題不大」,青春期的孩子,挑戰邊界是日常。最後,她還是如願出門。
晚上,我看她銀行帳戶,怎麼被扣了九十六歐元?一問之下,她竟然買了兩條褲子,一條白色、一條藍色,兩件加起來一百二十歐元。
「為什麼是九十六歐元?」我問。原來我幫她設了每日提領上限一百歐元,她只好跟同學借錢,打算第二天再還。天啊!那個「每日一百歐元」的限制,是防止亂花錢的,或被盜刷,不是鼓勵每天花到上限的啊!我們又一次談「想要」與「需要」的差別。這次她「需要」的是白褲子,但「想要」那件藍褲子。
我請她先把藍褲子放在我衣櫃裡,暫時不能穿。也許我可以讓她退貨,但當媽媽的心軟,又希望她能學到點什麼,而不是單純被罰。
我說:「這件藍褲子要自己買回去,我算你七折,四十二歐元。」
她還討價還價:「不能五折嗎?」
最後她心不甘情不願地從壓歲錢裡掏出四十二歐元,算是「買」回了那條褲子。
這件事也讓我意識到:該是時候建立零用錢制度了。過去我都是看他們帳戶快見底就轉錢,因為孩子們平時不亂花,有時還會幫忙去超市買食材。但還是要他們學習金錢的邏輯。於是我們約好,從現在起每月有固定零用錢,花錢、存錢都自己規畫。
青春期與更年期的對撞,注定火花不斷。但這次,我沒有大吼大叫,也沒有懲罰她,陪她面對選擇與代價,說是小戰場不如說是成長的機會。她在學習負責任,我在學習放手;我們都還在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