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大海】鉢

杜荷 |2010.07.02
872觀看次
字級

中國禪宗從達摩到六祖,師徒間的道法傳承,以衣鉢為信證,得衣鉢者即是祖師。「衣鉢」後來被廣為運用,如徒弟傳承了師傅的真功夫,也稱獲「衣鉢真傳」。

鉢,是出家人吃飯的器皿。佛世時比丘、比丘尼一律外出托鉢乞食,信眾會將食物放入鉢中種福田,出家人也藉此為信眾說法。像大迦葉尊者,從不向富人乞化,反向貧苦人求乞,就是給予他們種福田的機會。

用鉢飯食,諸佛皆如是。《大智度論》說:「三世諸佛得道時,皆四天王上自然石鉢。」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有信眾供養酪蜜,當時佛陀想到,往昔諸佛都是用鉢來應供,我該用什麼是好呢?念頭才動,四大天王便感應到,立即送來四個金鉢。佛說:「出家人不適宜用金鉢、銀鉢、琉璃鉢、瑪瑙鉢等器皿。」於是,四天王改獻石缽,佛陀才接受。

經典中,常有佛陀托鉢的記載,如《金剛經》開頭就說:「爾時,釋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

鉢的質地不能過於奢華,就連顏色律制上也有規定,當以「黑、赤、灰」三色為主,不准薰染其他顏色,容量更要限制,以避免飲食過量,使人生起貪欲心。

明代有位金碧峰禪師,因貪愛鉢器就差點喪失道行。話說當時的皇帝朱元璋因仰慕其禪定功夫,於是送他一個紫金鉢,鉢質過於精美,禪師便生起執著。當他陽壽將盡時,二個小鬼為了將他從禪定中找出,故意敲響紫金缽,擾亂禪師出定。小鬼見狀,要抓他去見閻羅王,幸好禪師千鈞一髮之際覺悟自己的貪執,便將鉢摔破,才逃過一劫。

隨著時代轉變,托鉢在南傳國家還存在,但中國因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在禪宗祖師提倡自給自足的農禪生活後,便少有托鉢。至今,僅在出家人受戒時,在戒壇裡還維持著吃鉢飯的傳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