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自二○○四年起有計畫的捐贈中國大陸教育事業,金額高達三十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一百二十億元),其計畫主要是在貧困地區興建小學,並設立獎學金。到今年四月止,他已捐建了兩千三百所小學,每省每年約十到六十所,每所約四十萬元,預定總額為一萬所,被選中的學校統統命名為「明德小學」。
此事曝光後,各界反應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一件破天荒的善舉;但也有人認為王永慶先生為何不將此筆鉅款用在國內,即使是投資產業,也將造福台灣的失業大眾。
從宗教的觀點而言,眾生平等。任何人對眾生都應有一份虔敬的平等心,甚至對待敵人亦應作如是觀。佛教大乘經典「入菩薩行論」引述寂天菩薩的話說:「你若不以敵人為對象來修持慈悲,還能以誰為對象?」人類本就是一個大家庭,布施本就不應有分別心,何況大陸的中國人也不應視為敵人,即使中國政權有某些被認為不義的行為,但與那些天真無邪、保有赤子之心的小朋友又有什麼關聯呢?
基督教的聖經對布施也有精闢的論述。耶穌說:「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同時他也說:「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些話,不就是眾生平等,慈悲大愛的說明嗎?
中國大陸在歷經共產統治,以及十年文革之後,經濟復甦或已指日可待,然文化的重整,這一代恐很難能竟其功。王永慶先生有鑑於此,所以發願從根本上救起,一方面捐助成立萬所「明德小學」,一方面要求這些學校的課程中,要加強處世做人之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訓練學生勤勞樸實的美德,同時也要求學生每天誦讀二十分鐘的詩詞古文,充實他們人文的修養。
如果以每校平均收納一千名小學生計,一萬所小學六年後將可教育出一千萬名小學生。試想這一千萬名小學生,只要有百分之三十的人繼續升學,成為社會中堅,對國家、社會的影響是多麼深遠。王永慶先生的功德,豈不也就是台灣的功德?這每六年一千萬名學生在感念王先生給予受教育機會之餘,又怎會對台灣升起仇恨之心?兩岸的和平、互補、雙贏,說不定就建立在這份功德之上。那些責怪王先生未能將捐款用在國內的人士,實屬短見。
今天我們必須接納全人類為一體的觀念,狹隘的民族主義或地域情結,勢將陷於自我孤立與被邊緣化的結局。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一件事,都可能影響地球的每一個人,因此我們必須具有關懷全球的胸襟與眼光。所謂全球關懷就是不能任由國家、種族或意識形態成為阻隔我們對眾生關懷的障礙。在相互依存的大結構裡,關懷他人的痛苦或需要,也是增進自己利益的最佳良方。
王永慶先生的百億興學善舉,給予我們極好的啟示:世界秩序最安全與和平的基礎,不止是要拓展政治、軍事或經濟的聯盟,而是要建立在每一個人慈悲與愛的真正體現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