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因緣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點點滴滴早已凝聚,卻非得等到一個時機,一個偶然的碰觸,才忽然擴散開來,然後漣漪不絕!
小時候住在台中市模範街,時常跟著媽媽去附近田地中的「菜堂」散步拜拜,美麗的母親一日忽然要求住持收她為徒,師父望著她:「妳這麼幸福又時髦,怎會想要皈依?」母親說她一定認真虔誠,吃早齋,念佛經,禮拜三聖佛。於是師父為母親取法號為「普清」,家裡開始供奉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從此每年過年我們全家穿戴整齊就去佛堂拜拜,並且享用素齋,直到我結婚出國都還想念著這個儀式。
一九八七年我們搬到洛杉磯創業,當時婆婆正在興建公寓,我們去到工地察看,怎麼外牆上有著浮雕佛像呢?婆婆說這塊地原是一間教堂所有,後來賣給佛寺,因為香火鼎盛、不敷使用,必須搬離。「這必定是塊福地!」在房地產業頗有心得的婆婆如此說,於是趨勢科技的第一間辦公室就設在這塊福地建立起來的公寓車庫一角落。
經過多年創業、輾轉流離,我們又回到台灣。我重拾無法忘情的寫作與出版,跟老東家天下文化出版社的高希均教授又有了聯繫。
怎也想不到,因緣竟從這位非佛教徒的經濟學家而連結。
高教授的夫人是虔誠的基督徒,兒子是牧師,他卻與星雲大師相交甚深,接引許多人認識佛光山。五年前他帶著我和先生晉見大師,我們敬謹畏縮,不敢多言,大師卻如和風煦煦,談笑風生,提起當年初到洛杉磯設立分院,就在叫做「家定納」的地方,我們有如電擊,不就是趨勢的第一個辦公室嗎?原來那塊福地正是佛光山在美國的起始地啊!佛光山與趨勢科技竟有如此因緣,如今都在世界各地設有分院、分公司!佛祖的庇佑如是微妙!
從此我們幸運地有機會聆聽星雲大師的教誨,也曾上山過年,清靜又熱鬧,比起去「菜堂」拜拜吃齋又更慎重了。
而當年在田地中的「菜堂」,早已搬到台中北區建起巍峨的佛寺,就是如今頗負盛名的「慎齋堂」,住持正是與我母親同為「普」字輩的「普暉」師父,一直與我們家維持著深厚的關係,每有事必定互相扶持。四年前我和母親去參加慎齋堂小學開幕儀式,恭迎星雲大師親來祝福,才聽說原來普暉師父當年曾在佛光山跟著大師進修,因此慎齋堂也是佛光山一脈相承。因緣啊,早已種下!
我更進一步認識了許多佛光山的法師,比如慈容法師、慈惠法師、慧傳師父、永芸法師、滿謙法師、滿觀法師、覺培法師等等。見面機會其實不多,不知怎麼卻總有一份相知相惜的感覺。
其中永芸法師鑽研文學頗深,與藝文界人士時相往還。她的慧心看穿我必須經由寫作尋找自我,於是給我機會邀請我在《人間福報》寫專欄,還特別體諒我讓我隔周刊出。從這樣規律性的寫作當中,我終於能夠靜心反省,找到一種安定的力量,還有一種歸屬感。
我感謝高教授的牽引,感謝星雲大師的點化,感謝永芸法師助我修行,感謝福報給我機會,更感謝這越來越明白的因緣。(本專欄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