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第十五屆全球華文 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貳獎】 充滿橘子味的春節(上)

得獎者/黃素華 |2025.11.24
9觀看次
字級
圖/pixabay

得獎者/黃素華

山村裡冬天的寒風總有股淡淡的土味,混著焚稻草的煙氣、剛鋤過土的番薯田。童年時,家裡的日子就像田埂邊龜裂的乾土──一層一層翻開的──只見貧瘠;但只要勤勞點、不怕苦,還是能勉強地種出明天。姨仔(村人都如此叫自己的母親)總是說:「趁一工是一工,趁著手才是咱的命。」她的指甲縫裡永遠卡著灰褐泥土,手掌乾裂的皮屑似乎沒有消失過,像做不完的苦工。

那年,村人介紹姨仔去做「土水」,打地基、抹牆、綁鋼筋、推水泥、架竹棚,跟著工頭另類的逐「蓋房子而賺錢」的日子。只要有賺錢的機會,姨仔都不會放過,管它要爬竹架還是在大太陽底下晒焦,管它多辛苦、危險,有工作就有錢,有錢──她和六個小孩才能活下去;如果哪天錢沒進門,晚餐就得挖更深的鍋巴,把焦黃刮下來和著地瓜煮。

有次一個外地工頭臨時要人手,聽說工程期較長,日薪現結,比在村裡零星打散工還划算。姨仔一聽,眼睛就亮起來,她和村裡的幾個婦人,收拾毛巾、水壺、便當盒,天剛矇矇亮就坐上借來的小發財車,去跟工頭報到。

第一天收工時,工頭笑嘻嘻:「今天人多,現場又忙又亂,我們月底再一併算,這樣比較好算。」鄉下人老實,又想到剛接工不宜計較;何況施工期若真的長,累積起來是一筆錢。大家互看一下,誰也沒說「袂使」。

哪知熬到了月底,工頭搓著手說:「包商錢還沒下來,再寬限幾天,大家相信我。」他只發給每個人兩百元當買菜錢。姨仔把這兩張皺巴巴的鈔票摺成小方塊,塞進祖先牌位後面的牆縫裡,臉沉重:「錢還沒領到。」我問:「那明天還去嗎?」她說:「「頭洗落去就洗到底囉!工程繼續進行,應當錢嘛會落來才是啊!」她像在說天氣:雨天過了,天就會晴了。

可是第二個月,第三個月……薪水像被埋進剛灌好的水泥底板,等乾了再來二次施工抹平。村裡的婦人開始竊竊私語,男人們群聚抽菸,抽到火冒三丈:「做到欲死欲活啊,工錢猶未看到影,敢是準備呷西北風?」終於有人忍耐不住了,去工頭辦公室找人,卻得到一句:「人出差啦。」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傳來「工頭走路啊啦」的風聲──到底是失聯,欠賭債或捲款,沒人說得準,反正人找不到,錢也沒了。工地上的鋼筋水泥像突然被封口的河流,堆積一地。姨仔和大夥們站在未完工的廠房裡,北風從空蕩蕩的窗框灌進來,把她們的希望吹得七零八落。

那年冬天家裡特別冷,灶腳只剩星星炭火,米桶敲底,乾脆添上一堆番薯,騙過肚皮。姨仔忙著找其他零工,幫林務局揹木頭、去礦場剷煤、做手工花、去鐵工廠剷炒鐵砂……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鑽。她說:「有工,有錢;有錢,六个囡仔才會飼大漢。」她用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邏輯,硬是撐過那些被拖欠錢的歲月。

一直到了農曆春節,以前一起做土水的工人,傳來消息:「問到彼个工頭的住址啦!」被欠薪的那批人像抓到救命草,約好初四動身,推測春節他總要回家過年吧!

姨仔盯著我嘀咕:「妳遮爾仔矮鼓,應當毋免買票吧!紮囡仔鬥陣去,別人比較會同情咱啦!」便往我的書包塞了兩件外套、一小袋年糕和自家的芭樂,就帶著當時小學三年級的我同行。我們摸黑走到車站,月臺上已經聚集了十幾個同伴。

這是平溪支線最後一站,火車上空蕩蕩的,座位隨便挑選。姨仔拉緊我跟著大家選好座位,她們仍然嘰哩咕嚕個不停,我則趴在窗框看對面的洗選煤場,看淡黃的月亮像枚被咬缺的銅板,悠悠晃晃地掛在天邊。嘟嘟嘟的汽笛聲拉升了我的興奮,我心裡催趕著火車趕快開動。

一群人買了最便宜的火車票,搖到屁股麻了,站起來又怕位子被占了,車廂裡鍋碗瓢盆叮叮噹噹,孩子哭聲與瓜子殼混成年節喧囂。火車「硿隆硿隆」,鑽進山洞又出來,窗外時晴時霧。不知道睡了多久,姨仔叫醒我,拉著我下火車。月台的風冷到我牙齒打顫,姨仔把她的破圍巾往我脖子繞兩圈,連耳朵都纏住。但她自己不斷地搓手,呼出的白氣在晨光中飄散,像一縷縷即將消散的魂魄。

接下來更多的「硿隆硿隆」,過了好幾個山洞,終於來到宜蘭。為了省客運錢,一群人背著包、提著袋,沿著產業道路走。有人指指前面墨色的山說「過彼爿就到」,也有人說「路猶誠遠啦!」途中遇到的伯伯、嬸嬸都很好心,聽說我們是要找人討欠薪,都皺眉、嘆氣,然後指著往山的方向。後來遇到一隻土狗,一路跟著,像護送我們,也可能是被我們手上的菜味勾引著吧!

好不容易找到那戶工頭的家。一排靠山建的老紅磚平房,屋後一片竹林包圍,屋前有條爬滿黑色小苦螺的水渠,門口堆著一落落的果箱。「林仲天有佇咧厝裡無?」領頭的阿勇伯拍響木門。開門的是個駝背老太太,看見我們這群人,她手裡的竹篩「啪」地掉在地上,晒半乾的芥菜撒了一地。工頭不在,是他阿母招呼我們。她一聽來意,先請我們坐長板凳,再叫人去把兒子找回來。她說:「攏是艱苦人,毋通相騙啦。有代誌講清楚,看按怎還錢?」她的台語尾音拖得長,像要磨糊整屋子的尷尬。我看到她顫抖的手背浮起青筋,指甲縫也有乾掉的泥。

有人擔心工頭聽到風聲又會跑走,兩三個較壯的漢子尾隨去堵人,剩下的就是我們這些婦孺與老人。姨仔她們一邊開始分工──有人清點當初做工的人數與工日,有人整理帶來的證明紙條,有人乾脆把橘子撿幾顆較熟的堆在桌上。這時我才環視客廳、廚房、邊間倉庫全堆著橘子!橙橘、帶青、微黃,點亮了昏暗的環境;落果混好果,橘皮香氣與溼氣、煙味、柴火味混搭一塊,猛地就竄進我鼻腔深處,蓋過了貧窮的氣息。

等了一段時間,工頭的阿母提著一個缺了個角的陶壺,倒熱水給我們喝,陳舊的桌面早已熨出深色的斑痕。她露出缺了牙的嘴巴,不好意思的樣子,說:「食柑仔、食柑仔啦,毋免客氣啦!」姨仔笑回:「若你後生佮欠阮的工錢還予阮,阮就會使買一車的柑仔轉去分全村。」笑聲裡帶酸。阿婆拿一顆橘子放到我手上,我掐下一小缺口──汁濺出來,噴到臉上,我連吃三顆,肚子一下子好像就被充脹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