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蓁非報系
我與良露原是酒肉朋友,因為住得近,吃喝玩樂看電影聽音樂會都結伴一起。她占星,拿趨勢科技的股價和創辦人的星座當實驗,有賺有賠。我跟著她到處品嘗美食,體重只賺不賠。她驚異我空中飛人似的國際商旅生涯,我羨慕她閒雲野鶴的愜意生活。
突然有一天,她發憤圖強,說是累積了足夠的能量,想要為台北的文化盡點心力,創辦南村落,想用美食帶動文化。我於是義不容辭成了她的贊助人。那是二○○七年的春天,南村落舉辦的第一個大活動,就是跟林語堂故居合辦春天潤餅節,把春天包起來。
美食只是推動文化的手段。畢竟愛吃的人比愛參加文化活動的人多太多。在良露的策動下,潤餅不再只是餐桌上的食物。它包含了林語堂的宴客哲學,閩南人的養生觀,也牽動了多少人的孩提記憶。潤餅包的不只是種種蔬菜輕食,也是春天的氣息,思鄉的意味。
韓良露曾經為文述說她的北投外婆與潤餅的故事,我的潤餅回憶卻與祖籍雲林的祖母緊緊聯繫著。因為是長孫女,我從小就離開長住台中的父母,被送到台北,跟著擔任省府委員的祖父與祖母同住。到了清明時節,家中一連串宴請好幾回,端上潤餅食材,一盤盤清淡的、切得細細緻緻的豆乾、肉絲、芹菜、白菜、蛋絲、香菇、筍絲和香菜,還有虎苔和花生粉,我們家的潤餅宴小有名氣,因為總有珍貴的烏魚子,是特別從母親娘家鹿港送上來的。
我和良露夫婦帶著攝影團隊一起去追尋潤餅的故鄉,在漳州、泉州與廈門之間,走訪潤餅達人,也去憑弔林語堂在廈門破敗的舊居,拍成紀錄片,在活動上放映,也提供給電視台播映,頗獲好評。
從此每年春天,潤餅的文化瀰漫在報章雜誌,電視網路,更在小販的車上,餐廳裡,林語堂故居裡,許多人的家裡。
去年我們進一步把潤餅文化帶到香港,在欣葉餐廳的大力贊助下,於光華新聞中心宴請數百位香港賓客,刁嘴的港人鮮少吃到如此清淡宜人的春食,讚不絕口,當然也對伴隨美食而來的冶堂清茶,王心心南管藝術,和林語堂故居圖片展覽大為驚艷,總而言之是對台灣的文化內涵大為傾倒。
匆匆竟然已經步入第六個年頭了!我不得不佩服良露的毅力與決心。如果不是本著對文化的熱愛和信仰,我不相信春天潤餅節能夠延續至今。
推廣文化原是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任務,也是不能計較績效,不能求回報的苦勞,這是我和良露的共識,也是我們從酒肉朋友變成美食文化事業夥伴的關鍵。
曾有一度,春天潤餅文化節列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文化護照活動中,今年開始,我們希望更多人主動參與並支持我們的文化理念,讓潤餅成為春天裡的賞心樂事,推動生活文化的好藉口。
第六屆春天潤餅文化節系列活動
洽詢電話:南村落(02)8369-2963或活動網址www.southvillag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