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急救方式 愈幫愈忙

記者林賢齊/文‧邱德祥/攝 |2009.07.18
1504觀看次
字級

最新的研究顯示,腰粗雖不會胖死,但因心血管疾病而猝死的機率會大增。 邱德祥攝

猝死來得急又快,常讓旁人亂了方寸,手忙腳亂之際,扶起昏倒的人亂搖亂晃、打耳光助他清醒,或放血、喝水、搥胸、掐人中……,究竟那種做法真的幫了大忙,又有那幾項幫了倒忙?

醫師提醒,猝死發生後的三十分鐘,是救命的黃金時間,這期間若未施予任何急救措施,存活率:百分之零。

急診醫學部醫師黃建華說,曾有一名家住新竹的心臟病患者,平日都到台大醫院就診,結果心臟病突然發作失去意識,家人捨近求遠,堅持送到台大,結果該名患者到院前,早已氣絕多時。

此外,國人急救常識不足,錯誤方式一籮筐!

錯誤一:中風時,第一時間快幫病人放血!

此觀念不僅深植台灣人心,甚至西方中世紀也有類似療法,所以部分救護人員,也留有類似的觀念。不過現代實證醫學認為,此民俗療法並無直接證據能夠證明療效,反而可能在放血過程,造成病人更深的不安和痛苦,錯失急救黃金期。

正確作法:中風要立即就醫,且必須在中風三小時內的黃金時期,使用血栓溶解劑。

錯誤二:昏迷無意識時,捏按鼻下、唇上的人中穴。

這招是一般民眾面對疑似猝死的第「一百零一招」,但醫生認為,此方法無根據、延遲時間,過度按壓往往會增加外傷。

正確作法:立刻施以CPR心肺復甦術,請旁人呼叫救護車立即送醫。

錯誤三:心律不整時,用力的在胸口捶一拳,可以讓心律不整患者達到類似「電擊」的效果。

的確有部分人搥胸口後,可讓心臟的電位改變,進而讓心律不整者回復,但是就醫學角度看來,卻無充分根據,而且在無法確定是否為心律不整的情況下,貿然「出拳」恐怕會造成更大自發性傷害。

正確作法:呼叫救護車立即送醫,可輕拍兩側頸動脈,增加患者氧氣吸收。

錯誤四:「搶時間」最好自己運送患者到醫院比較快!

大錯特錯。因為救護車上,有許多救護、急救設備,像是氧氣筒、點滴、電擊器等,而且專業人員有無線電可直接連絡醫院。綜觀看來,自行運送的效益可能沒有救護車護送來得高。

此外,除非能夠掌握倒臥者傷勢,否則別貿然移動已經因為猝死而倒臥的患者,因為患者在倒下的同時,可能已經造成外傷,甚至脊椎損傷,如果任意移動,可能造成脊椎損傷患者四肢永久癱瘓的後果。

正確作法:緊急呼叫救護車。

錯誤五:病人在意識模糊之際趕快給水、餵食,補充其元氣。

事實上,此舉很容易讓患者噎到氣管及造成吸入性肺炎,反而增加急救的困難度。

正確作法:保持呼吸道及食道通暢,防止異物梗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