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頭說「秘密」,指的是「身、口、意」三密,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行為、語言和心地意識活動會影響自己的身體行為與言語表現。
心想事成,密在汝邊。當想法正確,不是陷入貪嗔癡,而能發展生命的實現,擁有愛與智慧,就能夠透過三祕而獲得加持的能量。佛經是佛陀說的話,透過佛經,秘密在我們身邊。
如果從利益的角度去追求,「密」會造成壓力,貪嗔癡越大,人生的問題越大,商業經營也是如此,在迷信宗教來說以為求一求就會有所得。
其實,如果對「密」字的正確了解不足來說,會變得神經質。如果是錯誤的,甚至是蓄意的想法與行為,以為可以藉著外求,而沒有發展理智,反而做出扭曲的事,就會越走越遠。目標放在理想,是愛心的協調。不可解釋成自己慾望,不可以瘋狂的拿來作為仇恨、佔有或炒作的工具。
我們的身體有限,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卻可以產生真正的心力。科學已經印證心中有恨,細胞會接受恨的訊息,如果腦子裡有好的想法,細胞就會接收好的訊息。
在這個功利的社會,如果執著於利益的追求,是會瘋狂的,正念是好的,邪念是不好的,想法亮麗,人更亮麗;反之,則更可怕。
如果內心起正念,對人友愛、環保等,組織更好的正業,天地也更好。心中有愛,身體好,用理性的神經網絡如友愛、理性思考,會讓情感得到平衡點。
一九六○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Ellen Langer艾倫.蘭格是一位有趣的人,他研究出一個人的思考如果是年輕的、建設性的,神智比較不會衰敗。
老年人也是如此,美國醫學專家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M. D.)從醫學發現如果內心放空,對人友愛,這時身心的細胞是協調的。他強調人們身心平衡,提高適應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應注重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和不健康的情緒在加速衰老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一個老人,內心不以為自己老,常做喜歡的事,觀念一改變,就會有愛護晚輩等慈愛的行為,他的身體老化也會減緩,生理也會相對的更年輕。
在科學實驗,這就是秘密。因此,一個人的內心所想很重要,要有「正念的密」,千萬記得,「邪念的密」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