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維新運動俊傑譚嗣同點出:「人外無我,我外無人。」同世紀前半葉,丹麥哲人祈克果(Soren Kierkegaard 1813
~1855)簡潔地定義:「人,即是不間斷建立和連結關係的存在者。」他倆皆在英年生命中,點破了人我關係的精微。
若讓我們也以體悟性的態度把他們所說的蘊涵貫串起來,我們可以清楚明白:人外無領導,領導外無人。於是,「帶人帶心」,不言可喻地呈現出領導心靈的精微處了。
如何自覺而為,把帶人帶心的領導能量釋放出來?我認為有三工夫得淬煉:一是耐心的能聽力,一是感同身受的回應力,一是接納肯定的對話力。
許我借用「耐心」的英文patient或patience的意涵,來點明為何耐心是領導心靈的關鍵。
耐心,意源於以堅毅(fortitude)的性靈去承受邪惡、敵意和痛苦的磨難;耐心,也正是淵源於古希臘而流長於西方的道德慧命:毅勇(courage)。所以,耐心即是毅勇最具體的美德表現,蘊含有耐操、耐壓、耐氣憤、耐勞苦的容忍力。
日本有位歷史學者,研究為何松下幸之助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道理。
有天,他深受感動啟發,下了如此斷語:松下先生之所以「神」,正因他有一種不可思議、耐心聽人講話的能力。
在一次由松下主持的大型經營研討會裡,學者發現,發表者幾乎無一不超過既定時間,尤其有位發表得天花亂墜,催眠了台下聽眾仍語焉滔滔,但松下仍舊雙眼神亮,依然勤做筆記,在眾多不耐煩的聽眾中,他可以親切又中肯地把論者的精要結集回饋給大家。
回想在我所接觸過的中外領導人中,真能耐心聽人說話的,真是鳳毛麟角呀!相信沒有人不想成為一位聰明人,但奇怪的是,人常輕易忽略了上天給人最根源性的恩惠啟示:送給人兩隻耳朵,一雙眼睛,卻只有一張嘴!自覺還原於這根本的天啟,可以更貼切體會為何領導力得從耐心的聽力工夫。
下周再來介紹「感同身受的回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