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歲末,不論藍領白領,心中都有一個期待:領年終獎金,這是對自己辛苦一年工作的評價,也能為家人帶來一個快樂的農曆春節。但是,近幾年,國營事業的年終獎金,卻成為社會的批評焦點。理由無他,發放方式不公平。
長久以來,國營事業的工作就令人稱羨,不但是鐵飯碗,進去了就等於領了一張終身飯票,其林林總總的福利更遠超過一般企業及政府機構。而資深員工,每年四點六個月的年終獎金(國營會澄清是績效獎金)就直追總統級了。
今年,碰到半世紀來最嚴重的金融大海嘯,全球不景氣,國營事業也虧錢,但「依規定」,年終獎金照領,一毛不少。照經濟市場機制,這筆高額獎金顯然不合理也不公平;由而引發社會高分貝的批評,並非得了「紅眼症」,而是國營事業年終獎金發放確有檢討的必要。
中油和台電這兩家最大的國營事業,近年因油價飆漲,都發生百億台幣計的巨額虧損,要是在民營企業,早就沒有年終獎金了。如今兩個單位仍照領二點六個月,完全不符社會觀感,也違背市場機制。
國營事業的員工反駁說,要取消保障也可以,但如果賺錢,年終獎金發放也不要有上限;意即,也可以像部分民營企業般,一發就是一、二十個月。此言差矣!第一、國營事業如中油、台電、台糖等,形同國內最大的獨占企業,更何況尚有法定盈餘的保障。而且,在不景氣的時代,民營企業實施裁員減薪的,像台積電這等經營績效世界一等一的企業,今年都要求員工無薪休假、甚至裁員,國營事業的績效有超過台積電嗎?也可以裁員減薪嗎?國營事業的職缺與薪資,都有法律保障,要比公平、比績效,不能只單一看年終獎金如何發放而已。
更諷刺的是,社會批評國營事業的年終獎金,員工不服氣;但員工自己看國營事業董事長更高的年終獎金,也不服氣!認為自己的老闆是「坐領高額年終獎金」。請國營事業員工發揮一下同理心,體會一下餬口工作都找不到的失業勞工吧。
至於另一個也是年年成為批評焦點的中央健保局,也因為制度使然,每年照領高額年終獎金,但在輿論批評下,已經由先前的四點六個月,降到今年的三點八個月。而新任衛生署長葉金川今年首度「退回重擬」,要求內部考慮社會觀感,降低年終獎金。但健保局卻認為,其福利不如國營事業,砍年終獎金是另一種不公平。唯一的徹底解決之道是健保局改制,但這個問題已經吵了很多年,民進黨執政八年內年年發生爭議,卻不解決。這是政府施政怠惰。
國民黨重新執政,面對許多長久以來留下的爛攤子,從壞的方面看,多年沉痾必有棘手之處。但從好的一面看,只要能解決一個燙手山芋,就是為執政加分,必能贏得民心,端視馬政府有無改革的決心而已。
從牽涉較少、政治性不高的國營事業的年終獎金著手,未嘗不是一個較易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