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人】陳若曦回首70 堅持‧無悔

郭士榛 |2008.10.04
3475觀看次
字級


30年前因出版《尹縣長》而在文壇掀起熱潮的陳若曦,今年將屆70歲出版自傳《堅持‧無悔──陳若曦70自述》,大半生往事歷歷寫來,如跑馬燈般一幕幕躍於紙頁。

本名陳秀美的陳若曦,就讀台大外文系時,便與同學白先勇、王文興、李歐梵、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對六○年代的文壇起了啟蒙作用。

多姿多彩 公認才女

陳若曦透露,1960年,「文學雜誌」主編夏濟安赴美,某天她和白先勇在騎車上學的路上相遇,擔憂雜誌會夭折,「那我們也來辦一個雜誌好了!」當時白先勇分到一筆家產,這筆錢放到唐榮鐵工廠裡,就用這份利息來辦影響台灣文學的「現代文學」。

白先勇表示,陳若曦在同學中「最多姿多彩」。她赴美留學,因懷抱對社會主義的理想,隨夫到中國定居七年,經歷二十世紀最大的政治風暴文革。她不但從文革風暴中全身而退,還寫出「尹縣長」這樣經典的文革文學,非常了不起。王文興說陳若曦是公認的才女,可從書中窺見一二。

《堅持‧無悔──陳若曦70自述》是以事件為綱,陳若曦回顧自己在中和與永康街度過的童年、親眼所見的二二八事件、求學生涯、文壇秘辛、感情歸屬。及她人生中最跌宕起伏的大陸文革悲慘經歷。從文學生命出發,到女人自醒自覺,由小我到奉獻公益的大我,堅持理想,無怨無悔。

陳若曦在留美時與台灣夫婿段世堯結婚,畢業後在先生提議下,回歸心所嚮往的祖國。時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展開,他們夫妻歷經七年文革生涯後,才失望離去。在大陸期間,除了大字報和向上級交代的自傳,陳若曦不曾寫過一篇文章。離開大陸抵達香港後,她重新與老友聯絡上,朋友激勵她把大陸經歷寫出來,催生出她的短篇名作《尹縣長》。

陳若曦十分坦然的表示,自己生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民族意識特別強烈,戰後所受的教育是「以天下為己任」。因此她認定中國是原鄉和祖國,學成報效國家是理所當然。

逢凶化吉 傳奇人生

陳若曦的一生非常傳奇,婦運健將施寄青表示,中國文革期間,陳若曦竟跑到中國,還經歷勞改下放;來台後也因為「高雄事件」而跟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舌戰,這些事如果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一定九死一生」,但因為是發生在陳若曦身上,反而一切都平安度過,也讓這些事件化成文字,成為歷史見證。

談至此,施寄青和陳若曦都想起,12年前7位婦運人士,為顛覆傳統婦女宿命理論,特地到新竹找一位算命師,結果算命的說妳這一輩子坎坷卻有良心,所以上天給妳添了半甲子壽命。「我一算,這不就要活到九十歲,趕快存錢吧!」說起這段趣事,作家陳若曦爽朗大笑。陳若曦說,她的自傳差點就要取名「添了半甲子」,記錄她多災多難、卻逢凶化吉的傳奇人生。

出版自傳「堅持‧無悔」的陳若曦,高中就步上寫作之路,大學創辦「現代文學」雜誌,赴美留學則和夏志清等文人相交。她70歲的人生,等於是一部台灣現代文學史。書中有著大陸文革、台灣二二八等沉重、嚴肅的話題,但也書寫著許多有趣的事,像是原名陳←的女作家「瓊瑤」就是陳若曦就讀北一女時的手帕交。

她在自傳中透露,瓊瑤在高中便展露浪漫和纖細敏感的特質,好幾次拿著藥水罐揚言自殺,被她「一手打翻藥罐」阻止。

宗教信仰 學會放下

瓊瑤以自傳性小說「窗外」成名,陳若曦也是這段驚天動地的「師生戀」的見證者。她說,瓊瑤的父母也是「師生戀」,她從小崇拜父母的浪漫愛情,初中就想要將兩人韻事寫成小說。沒想到當她也步上後塵,父母卻大力反對,還將兩人的日記拿去學校告發,讓男主角丟了工作。

陳若曦曾和國人仰慕的張愛玲相遇過,那是民國六十一年張愛玲唯一一次台灣行,陳若曦因辦「現代文學」之故,受殷張蘭熙之託為張愛玲找花蓮住所與導遊,陳若曦介紹了學弟王禎和。她在書中形容已屆不惑之年的張愛玲「杏眼白膚,笑容羞澀,神情活像個小女孩」。擅寫人情世故的她,現實生活中卻「一次僅能和一個人說話」,讓陳若曦相當驚訝。據說張愛玲此行真正的目的是訪談張學良,打算撰寫「張學良傳」,可惜政府不允許,張愛玲也少了一篇傳世作品。

三毛也跟陳若曦結緣。本名陳平的三毛,當時正和白先勇的好友顧復生學畫,非常喜歡陳若曦的小說,便透過白先勇「牽線」。陳若曦回憶,第一次看到三毛時,她對著鏡子畫自己。後來陳若曦以三毛為原型,寫了一篇小說「喬琪」。陳若曦說,三毛對於要畫畫還是從事寫作一直拿不定主意。一直到陳若曦出國後,三毛終於發表了一篇小說「惑」在「現代文學」上,確定她的人生之路。

晚年信仰佛教的陳若曦,言談中盡是「放下」,陳若曦表示,宗教信仰帶給她極大的慰藉。「雖然我天生性格果決,但畢竟人還是太脆弱,佛教是很好的安慰,也教我要看開。」

《堅持‧無悔》全書十七萬五千字,相對於這精采、曲折的大半生,是太過俐落簡潔了。陳若曦的雲淡風輕,讓這部自傳有了更重的份量。「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有些事也許不會做,但大體上我對這一生沒有後悔,畢竟人生哪有全無錯誤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