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說明「空觀」破除一切世間假合之相的各種執著,今再論述「料簡得失」(說明得失)。
問:如此修習止觀,去除所有的執見,有什麼利益嘛?
答:今從四個角度,來說明去除「執見」的情況:一、舊的煩惑尚未去除,新的煩惱又生起;二、舊的煩惱去除了,但新的煩惱又生起了;三、舊的煩惱尚未去除,但也沒有新的煩惱;四、去除舊的煩惱,新的煩惱也沒有生起。
這四項,就如服藥:一、舊病尚未去痊癒,因為吃藥卻增加新的病症;二、吃藥已對治舊病,但因為吃藥的關係,卻增加新的病症;三、雖然吃藥了,卻無法治病;但也沒有因吃藥而增加新的病症;四、因為吃藥,所以藥到病除,也沒有增加新的症狀。前兩種,是外道的得失相;後兩種,是佛弟子的得失相。以下,就分別說明:
一、故惑不除,新惑又生
本來用止觀對治生死煩惱惑,但修止觀的過程,貪欲心卻從來未曾止息;因此修習止觀中,更引發各種的邪見,撥無因果,無所不為。所以,是「舊的煩惑尚未去除,新的煩惱又生起」。
二、故惑除,新惑又生
修習止觀時,因為生起貪求衣、食等各種煩惱,為了止息這些煩惱,企圖用刀割、以泥塗身、壓抑自己不生憎愛心,極端忍耐,備受諸苦。雖然於心上,以平等心,不計較財物得失,但執著謬見之心,是令人恐怖、畏懼的。如:極渴的馬想要獲得水來止渴,但卻極端破壞水源,撥無因果。這是「舊的煩惱去除了,但新的煩惱又生起了」。
這兩種,是屬於外道的現象,於愛處再生愛、瞋處再生瞋。假使學習止觀,有如此的見解,就等同外道了。
三、故惑不除,新惑不生
佛弟子修學止觀,為了方便入道,嚴誡見與愛二煩惱之生起。若有因緣進入空觀,當下一念心起,能了知「因成假、相續假、相待假」之假合相貌,隨著修學止觀的情境,破除對相的執著、對體性的執著。雖然潛在的貪瞋煩惱還在,但見的執著已漸漸消除了;已能降伏六十二種錯誤之見,是名「舊的煩惱尚未去除,但也沒有新的煩惱」,這種是屬於修方便道的行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