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擷秀》 蓴菜銀絲嫩

菲爾 |2008.08.19
1576觀看次
字級

蓴菜,是現代人口中的復古蔬菜,也被譽為二十世紀的生態水生蔬菜,實為睡蓮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向來被視為蔬菜中的珍品,也是抗癌佳品。蓴菜橢圓形的葉子浮於水面,以其未展開的卷葉和嫩梢供食用。由於其幼葉與嫩莖之間有種膠狀粘液,做湯鮮美嫩滑,食用時給人柔潤清涼之感,兼有種獨特的清香,風味獨特,因此受人喜愛。自古最受歡迎的是太湖蓴菜,它也是蘇州特產之一,在宋代被列為貢品。

《詩經.魯頌.泮水》裡有:「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這裡的茆就是蓴菜;接著還說「魯侯戾至,在泮飲酒」,採了蓴菜做羹,然後在有美麗的水邊景色的地方喝酒,真是個享受啊。《周禮.天官》裡還提到以蓴菜作為祭祀食物,可見得它早就占有一席之地。

《世說新語.言語》裡記載過:「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特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原來王武子這太原晉陽人,向陸機炫耀他家鄉特產酖酖羊酪;但來自江南松江府的陸機說,不加鹽豉的千里蓴羹就勝似它。另外,蓴菜的美味從《晉書.張翰傳》裡那流傳千古的故事裏也可見一斑:「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從這故事引申出許多文學作品。

比如白居易的《偶吟》:「猶有鱸魚蓴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元稹的《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蓴菜銀絲嫩,鱸魚雪片肥。」歐陽修的「清詞不遜江東名,愴楚歸隱言難明。思鄉忽從秋風起,白蜆蓴菜膾鱸羹。」宋代陸游寫「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蓴絲滑欲流」;蘇東坡的「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里蓴羹」也是廣為人知的詩句。明代李流芳寫有《煮蓴歌》,讀來令人垂涎三尺。

蓴菜向來倍受古人推崇。據說,清朝康熙皇帝到蘇州巡視,有個名叫張志宏的當地人,獻上四缸蓴菜和〈蓴菜詩〉,皇帝龍心大喜,封他為官,後來他被人諷刺為「蓴官」。因菜而當官,看來蓴菜的力量真不小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