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茵茵出生時只有718公克,在台大醫院早產兒加護病房住半年才出院。
圖/林琮恩
【本報台北訊】少子化趨勢明顯,早產兒比率卻不減反增,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伯年說,高齡產婦增加及人工生殖使用比率上升,易導致早產,台灣每年有一千例早產兒,台大每年接生二、三千名新生兒,其中七、八十位是早產兒,體重最輕的早產兒僅三百五十公克,只有一台平板電腦重。
曹伯年說,平均每一百位新生兒就有一人是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小於一千五百公克,每年共約二千二百位新生兒在台大醫院出生,其中七、八十位是極低體重早產兒。
台大醫院歷年來收治體重最輕的早產兒,僅三百五十公克。曹伯年說,該名新生兒出生時,身體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目前已經七、八歲大,還回到醫院表演樂器。
二十四日出席台大兒童醫院「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的早產兒茵茵父親說,因妻子懷孕時較高齡已三十七歲,醫師提醒有早產風險,茵茵出生時只有七百一十八公克,在台大醫院早產兒加護病房住了半年才出院,且出生三天內,就因開放性動脈導管併發肺出血而接受開胸手術。茵茵九天後就移除氣管內管,後續靠非侵襲性呼吸輔助成長,曾在二個半月大時,因視網膜病變,接受眼球內注射藥物治療。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表示,早產兒成長是一段需要勇氣與信任的旅程,每一位早產兒都是生命韌性象徵,台大醫院將持續完善新生兒照護,陪伴每個家庭走過艱難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