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高齡社會加速來臨,愈來愈多長者受牙口退化、咀嚼與吞嚥困難所苦,連「吃飽沒?」這句日常問候,都成為「吃得下、吃得好」的一大挑戰。為協助長者安心享食、吃得營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質地調整飲食」,從餐食質地、專業服務到跨域合作,全方位強化長者「軟食力」。
國健署最新調查顯示,我國長者逾7成有部分缺牙、近3成自覺牙齒功能差,更有近7成因牙口問題限制食物種類,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情況普遍。
為提高備餐人員對質地調整飲食的掌握度,國健署今年首度舉辦2025年度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實務工作坊,邀集各縣市營養師與專家共同討論輔導工具、餐點配送模式、餐飲業者參與方式,以及質地調整飲食標示的後續管理。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面對超高齡社會,人才培育是推動友善飲食環境的關鍵。今年國健署首度與北中南10大專院校合作,將質地調整飲食納入系所課程,從營養、餐飲到長照服務等面向,引導學生理解高齡飲食背後的生理需求與服務流程。
課程特別邀請具實務經驗的種子講師授課,分享在衛生局、醫院與社區據點照護長者的經驗,讓學生認識長輩因牙口功能退化、餐食質地不符需求而可能出現的衰弱與營養不良問題,提升未來投入職場時的敏感度與實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