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搜神記》卷八記載了一篇故事:三國時期,一名自稱從火星來的人,透過東吳的孩童傳話給大人:「三公歸於司馬。」然後就升上天空消失不見。「火星」是現代人的通稱,古代稱為「熒惑」,是令人害怕的災星。
三國東吳景帝永安三年,東吳邊境來了一名穿藍色衣服、身高四尺(約一百公分),年紀大約五、六歲的小孩。當時景帝為了加強對邊將的控制,就把邊將的妻兒集中照顧,其實是把他們當作人質,防止邊將叛逃。
孩子們玩在一起,也彼此認識,但這個穿藍衣的小孩卻是沒見過的陌生人。膽子大一點的小孩問他是哪裡人?為什麼要來這裡?藍衣小孩說,他看見有小孩在這裡玩,所以就過來看看。
孩子們愈看藍衣小孩就愈感到害怕,因為他的眼睛還閃著光芒。藍衣人對那些小孩說:「你們是在怕我嗎?我不是你們這裡的人,我是從熒惑星來的。我來這裡是要告訴你們:『三公歸於司馬』。」
一些孩子聽到這句話後,就跑回家跟大人說。大人趕到現場查看時,只見藍衣人說:「我要走了。」接著就縱身飛躍到天空,背後彷彿拖著一條白練,直到消失在眾人眼前。
東吳景帝在位時政治環境險峻,這一句「三公歸於司馬」,竟沒人敢傳出去。然而四年後蜀漢滅亡,六年後曹魏結束,二十一年後東吳投降,司馬氏建立晉朝統一天下,應驗了藍衣人所說的「三公歸於司馬」。但藍衣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看《搜神記》的記載,會認為是外星人(火星人)與地球人的第三類接觸。不過這類接觸中沒看到傳說中的飛碟,倒像是背著飛行裝備一飛衝天,而且也沒帶來直接幫助,充其量只是一個資訊的傳達。
否認外星人接觸地球的說法則認為,這應該是當時某個敵對的陣營,在孩子之間製造傳播的流言,然後利用這種「童謠」或「預言」來達到特殊目的,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認知作戰」。如此一來,不去傳播謠言,或許就是最好的反制之道。
幾年過後,干寶在吳地採集到相關資訊,於是就有了這篇故事。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就留給後人參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