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振藩
以南瓜莖葉入饌,嶺南人稱龍鬚菜。在台灣則不然,所謂的龍鬚菜,專指佛手瓜莖蔓的嫩梢,形似而質有別。
目前在超市或傳統市場裡,所出售的南瓜,幾乎不見其葉。我初見此葉,是在去金門時,造訪「燕南書院」,見其周遭種了些園蔬,最可愛者,莫過於金瓜,只見其葉碧花金,枝繁葉茂,嫩芽壯碩,嬌態婀娜。但無論怎麼看,都不覺得能食,且滋味非凡。
此情此景,恰如《金門縣志‧土地志》所說的:「金瓜,葫蘆科,即南瓜,果實大,扇形圓,貯久食之,更甜。鄉農每於村郊隙地種之,其葉田田如蓮,為鄉村景緻增色不少。」
廣東順德鳳城,乃大良鎮別名,當地稱南瓜為番瓜。世家大族最重「瓜薳(嫩莖葉)」,只要土地肥沃,灌溉以時,一年之內,除冬季外,都可種瓜。得瓜而食,固然重要,但非首選,主要是吃嫩葉,而且親種自奉。通常幾方尺隙地,即足以種個十株、八株為一畦,有三、四畦沃壤,先後輪轉著種,相隔不必太久,就能朵頤一次,享此無上口福。
而正式派用場的南瓜嫩芽,乃下種後初長的幼苗,清鮮細嫩,青翠秀色,必須不曾開花,腰枝似「嬌無力」,高纔尺許,才大小合用。剪下其七、八寸最嫩的「薳」,此即號稱「尖絕人寰」及「春蔬魁首」的龍鬚菜,等閒不易獲致。即使前往鳳城,得天時地利人和,亦難享用得到。
香港食家陳璐,乃廣東順德人,著有《飲食春秋》,自言:「筆者順德人,欲非鳳城籍,雖然到過多次大良……未之前聞,遑論嘗試。」顯然我較幸運,走訪順德三次,即品此一尤物,當時頗為興奮,逢人誇耀迄今。
陳璐先生並說:「南瓜嫩芽之美,是看上去青翠欲滴,吃起來甜中帶清,焾中帶爽,柔嫩如酥,卓然獨具風格。烹調上獨宜於炒,配料以清爽不黏膩為佳,必如此乃可相得益彰;若必混之為羹,則未免唐突西施,大煞風景了。」
我基本上認同他的觀點,但曾食「龍鬚菜豆腐草菇湯」,翠綠白皙帶墨共一釜,望之甚美,清鮮至極,喝罷舒泰。
他並在書內,各舉兩例以明之,皆葷中帶素且極為珍貴。
其一為他自撰菜名的「龍鬚翠映玉連環」,這道菜除龍鬚菜外,另兩樣雖刁鑽古怪,但都不算衿貴,同時色白如玉,除非身在南方,皆是稀罕之物,分別是田雞「扣」(胃)及大魚「卜」(鰾)。一菜而包二者,望之不倫不類,毫無精饌派頭,然而互別苗頭,設想確實出奇,再佐以上湯融合,達到「有色無相」境界。
此菜最重火候,必須掌握分寸。若是想吃全素,可換成去蒂口蘑(洋菇)和有「素魚肚」之稱的百頁,照樣爽糯適口,足以朵頤一番;另,上湯改用素高湯亦良法也。
其二亦為自撰菜名的「玉龍鬚繞皂羅裙」,皂羅裙即山瑞(大鱉)裙邊,這款鳳城席上之珍,以精美絕倫著稱;如果改用腐竹,效果依舊超群,絕非凡品可及。
總之,戲法人人會變,只要多留意,充滿想像力,並多巧於運用,自然創意拉滿,處處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