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藍筱琦
文/藍筱琦
在荷蘭,草地曲棍球是很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他們的女子隊已經連續多年贏得世界冠軍。當地小孩從小就開始接觸團體運動,當男孩們選擇足球時,許多女生則會拿起球桿,在草地上奔跑,參加曲棍球競賽。
我女兒也是其中一員。她從五、六歲開始練球,現在每周四次訓練,風雨無阻,騎著自行車去,再訓練一個半小時。看著她與隊友們練習、奔跑、歡笑,我常想,讓青春期的少女們有這樣的堅持與團隊精神,真的很難得。
每一年年底,進入冬季,草地結冰不適合打球,俱樂部就會搭建暫時的室內曲棍球氣球場地,等到來年春天再拆掉。負責工程的專業人員只有三位,其他全都是家長志願者,整個工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天,照例,家長都輪流去幫忙。
去年我是在室內拼接地板,再利用滑板車把它弄平。今年,我真的是大開眼界。因為被分派到第一天,我從沒看過這麼大的自願者陣仗,目測大概有一百位家長。下班以後五點半集合,大家穿著保暖的靴子、防風的衣服,帶著手套,有備而來。我們從原來的草地曲棍球球場,到把巨型帳篷小巨蛋搭起來!
工作人員先把旁邊的水溝蓋翹起來,固定好地樁,準備到時用來勾住金屬網幕。工作人員在地上鋪上三層不同的塑膠墊來防水,曲棍球場大概是比足球場小一點,但比冰上曲棍球的場地更大一點,這樣大的場地怎麼搭蓋呢?
真的是太神奇了,就好像展開一大片國旗一樣,站在球場中央兩排的家長,各往左右兩邊同心協力地拉開一層層的塑膠墊。鋪完塑膠墊以後,就是球體本身,它像是一個封頂的小巨蛋,巨型塑膠布幕氣球,有充氣口、有未來的進出口,在這個球體的上面有很重的鐵網,為最後的定型並勾住地上已經裝好的栓子。
一卷一卷的鐵線網攬,像蜘蛛網一般在整個球體球場上,攤開鎖緊,最後先充一點氣到大約一個人的高度,我們先進去把一盞一盞的燈扣好插電,再繼續充氣。充氣的同時確認場外的鐵電纜、鐵板全部都在安全的位置,隔天還要裝裡面,在地上鋪巧拼地板,然後再在上面鋪打球的地板,真的是同心協力大合作啊!
當晚,俱樂部準備了荷蘭傳統美食。從傍晚五點半到晚上九點半,三、四個小時的勞動,換來整個冬天的運動天地。
這樣的臨時球場,每年搭一次、拆一次,從十一月一直用到隔年二月。雖然費時又辛苦,但家長們樂此不疲,因為那是孩子們能繼續揮灑汗水、追逐夢想的地方。我也覺得這種事情很荷蘭,大家一起省錢,自己動手做,一半的家長搭、一半的家長拆,沒有什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都有份,誰也不多做誰也不少做。
女孩們在團隊裡,得到歸屬感,擁有一段共同的回憶。每每看著女兒和隊友們一同成長、一起比賽、一起檢討,也一起哭一起笑,不容易耶,我很羨慕女兒有這樣的經驗。我好像看到了運動,不只是競賽,而是一種生活,一種社群,一種家的延伸。
我是不是應該也來找個球隊參加?享受屬於自己的小巨蛋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