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的跋涉】 雨洗

文/楊富閔 |2025.10.24
67觀看次
字級

文/楊富閔

二○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人從成功嶺登出。當時我就知道,這一年將是各種的「趕進度」;這一年也和家人同住。記得那天搭乘專員的車,回到陽光盛大的故鄉。老厝邊六嬸婆推門走出,笑咪咪問候我這一名冬天的小老兵;我又商請十嬸婆替我縫製役男制服的名條。不知為何,我就突然想起過世十年的祖母,以及過世更久的曾祖母。

關於在家鄉當替代役──這一年,充滿各種定數,而我還在感覺,老天想要傳達的訊息?很小的時候,參加公所舉辦的查字典比賽,彷彿識字率的測驗,地點在日後服役的圖書館。當時一樓是活動中心,現已改成充滿繪本童書的閱覽區。鄉內的國小、分校的孩童,幾乎都到了。我是第一名。只是分數奇低。不知道很會查字典代表什麼?而是怎樣的機緣,這一年,我分發回到故鄉,坐在根本一模一樣的位置,要將疫情與役期疊合的一年走完。役男只有我一人。我的寫作又跟家鄉密不可分。回鄉服役,於我是另一種形式的書寫。

服勤數月,迎來第一個雨天──那也是缺水的一年。雨勢包住了整座圖書館,我在一個名為大內的地方工作,生出了一種奇幻的安全感。館內日光燈管大亮,一邊打字一邊思考,想起查字典的比賽就在這樣的雨天,我們一群偏鄉學童,集體關在館內,埋首書寫。

寫作是一門隔離的藝術,服役也是一種身心的隔離,而當寫作、服役,又遇到疫情來襲,我又住在一個名為「大內」的山村。處處皆是封閉的隱喻。我明白這一年就是無數封閉狀態的加乘。電光石火。而我正實踐一種不停增生的隔離故事。我會寫出怎樣的文字呢?這些文字來自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一個乾淨明亮的所在。一座精緻小巧的圖書館。

其實能跟家人住一起,是因母親的病,讓我申請名為家因的役別。剛剛回來,有一天,碰到春節,八點了,能見度極低,我以為是印象中的大霧,還跑到三樓拍照。等到進辦公室,看新聞才知這是前所未有的紫爆。懸浮微粒。飛沙走石。這一年,我買給媽媽的空氣清新機,始終顯示警戒。氣象預告除夕會下雨。這人世間的懸浮微粒,掛心的事,有時需要靠雨來洗。

是有幾個夜晚。夜奔省道醫院。三月的外婆。十月的外公。期間母親多次的急診。回診。那真是病氣強烈、凶悍的一年。外婆外公也在我人在家鄉的這一年,離開了我們。我竟有請不完的喪假。

於是重返故鄉,難免陷入意識的暗溝,我是帶著幾歲的目光,檢視眼前的一切呢?十二歲初次離家,就學一所天主教學校,人還住在大內;十八歲真正離開,近乎每周搭車回來,同時寫作起步,文章都是故鄉種種,距離更親。二十二歲到台北,趕上高鐵通車,回一趟台南,愈來愈簡單。現在套上濾鏡模式的故鄉,一張一張來到我的眼前,我看到的是故鄉,也是故鄉的折射吧。這個折射又折射那個折射。以前以後,全都疊映在我光禿禿的頭。我這一年在南國的役期,才剛剛開始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