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選出了新領導,近四成投票率、過半數黨員選擇鄭麗文接任黨主席職位。
參與這次選舉的六位黨員,有的擔任過縣市長、立委,有的是學者教授;他們許諾願景、親訪黨派領袖,通過典型的民選程序,誕生新主席。
從選舉過程觀察國民黨員的期待,首為戰鬥力。國民黨建黨之初,提倡革命精神,懷抱和平、奮鬥、救中國志向,能撥亂反正於亂世。黨員認為今處亂世,國民黨應勇敢擔責,爭取民心與信任。
其次,黨員期待黨能論述史實,堅定信念;把振興經濟、投資教育、敦親睦鄰,當成保台韌性;台灣不必卑屈仰視美、日,以求保全。因此國民黨員選擇了一位能戰,且媒體曝光度高的領導,期待全黨奮起,重掌政權。
今國民黨有三十三萬餘黨員,更多台灣人民盼望踏上新征程的國民黨,能幫助人民安全地過上好日子。
如超強颱風樺加沙吹向香港,登陸廣東撲進廣西;台灣只是掃到颱風邊緣的大雨,卻成兩岸、港澳,民命、財產損失最重的災區。
樺加沙的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濁流淹沒光復鄉村落;但這座堰塞湖兩月前即現蹤,有這麼充裕的時間,行政院權責部會竟未積極化險為夷,坐等災害禍民。新征程的國民黨如執政,能強化防災韌性嗎?
台灣觀光業已哀鴻遍野,旅宿、百貨、精品店都盼著陸客來台的商機。百萬台商、台幹赴陸營生,盼望恢復多點直航,減少旅途周折;但官方一味卡關,無從對話,任人民受苦。
美國用市場和關稅,襲奪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移美設廠;台灣工具機、塑膠、紡織、自行車、農漁等產業被疊加關稅整得苦哈哈;政府久久談不出解套辦法。國民黨可有保台經濟命脈和就業機會的良策嗎?
美國軍工集團和政治力脅持台灣當局,暴增軍備武器預算,已明顯傷及教育、醫療、育兒、長照、基礎公共工程的投資力度。
教育能培養人才,是社會力的根基;如今國教缺老師,技職、高等教育缺經費,教育資源不如香港,更追不上中國大陸。
國民黨政府在一九六八年國民人均所得還不到新台幣五千五百元的時候,就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如今的人均所得已逾三萬二千元美元,國民黨得想辦法投資教育體系啊。
首創國民黨的總理孫中山,在甲午對日戰敗割讓台灣後,決定革命救國,組興中會、同盟會,十一次起事翻轉帝制。
滿清遜位,但始建的中華民國各省擁兵自重,內呈割據,外招列強侵凌;他再組中國國民黨,外抗強權,要廢除不平等條約;內求統一,能開展國家建設。
國民黨傳承至今,已非革命政黨,也不是以黨領政的威權政黨,而成為順應潮流的民主化政黨,須通過公平競爭和選民認可,才能上位執政。
當前台灣內有激烈黨鬥,網工藉虛假敘事破壞社會公信;外有美國霸權壓榨,和大陸軍演步步進逼,國民黨的任務較之孫中山當年同比艱辛。
創黨之初的和平、奮鬥、救中國(含台灣)的信念,今當落實在守住中華民國免於戰火;維持自由民主體制,拒止極端對抗;建構兩岸互信,降低誤判風險之上。
國民黨的地理與戰略定位應跨越台海,以非戰為綱,澤及兩岸同胞,並確保中華文化和民族命運於民主法治之中,建構理性的文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