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在證券市場負責穩盤任務的國安基金,做出了不退場的決定,理由是,台灣和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還在進行,為避免不確定因素影響到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必要繼續留在場中靜觀其變。惟此一決定,也讓台灣出現股市持續創新高,而護盤機制仍持續維持的奇特現象。
國安基金委員會啟動護盤機制有一定的條件,包括面臨重大軍事或政治威脅、外資大幅撤出或大量進出,干擾金融市場安定等情況,以及「其他經本基金管理委員會認定之情事」等。以目前的情況來說,之所以繼續留在市場,就是主觀認定的結果。
這樣的決定,除了予人「在股市高點繼續護盤」的奇異觀感,也是台灣的金融市場遭到人為力量扭曲的明證。護盤機制的設置,目的是要讓市場於危機中有個安心的力量,但長久執行下來,卻被誤解成台股具有「只能漲不能跌」的特性,因市場機制難以發揮,失去了價格發現的功能,想要於合理價格再投資的投資者也常因此喪失了機會。
過度運用國安基金還扼殺了金融市場成長的潛能。原本應付市場波動的情況,最合適的方法,不是政府直接跳入場中進行干預,而是透過金融機構設計避險商品,提供投資人趨避風險的選擇機會,金融業也因此願意研發並創造豐富的工具,但國安基金長期於資本市場駐點,抑制了開發新商品的意願,國安基金如果真的發揮所謂的穩定市場效果,且結算獲利頗豐,這些帳面上呈現的亮麗數字,大部分原應是金融機構設計避險商品,於市場上獲得的報酬,似有些與民爭利的味道在。
國安基金原本設計的用意是要穩定民心,但一個過於穩定的市場,會導致市場參與者容易喪失警覺性,強大的風險襲來無力招架,另一個重要的金融市場匯市就碰上這樣情況。台灣的匯市有很長一段風平浪靜的時間,匯率穩定到企業根本沒有避險意識,當國際匯市出現波動時,企業都選擇相信監理機關可以搞定一切,偶有波動亦屬短暫現象。
只是這樣的情況正在改變中。美國財政部設計的匯率操縱國三項限制,使得央行對於匯市的干預變得謹慎,同樣是與美國有關的對等關稅談判,對方官員持續對台灣匯率政策、外匯存底指指點點,匯市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被放大檢視,此時企業就必須面對風險,但因之前缺少避險意識,導致上半年出現大量企業受到匯損的影響,使得獲利倒退甚至出現虧損。
不論資本市場或者外匯市場,政府力量的干預即使師出有名,其後遺症之多之大不容小覷。市場機制受到了扭曲是其一,投資人無法以合理價格進場交易是其二,企業因過於安逸失去避險的意識與能力是其三,金融機構降低開發避險商品的意願是其四。
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因相當敏銳,其反應可視為政府施政的一種測試劑,提醒政策不要衝過頭。類似國安基金等干預手段,若常態性扮演著市場鎮定劑角色,不僅背離了它做為非常時期穩市工具原意,也會讓施政變得更大膽,施政品質變得粗放,對於缺乏社會共識的敏感政策,例如兩岸關係的措施更敢放膽一試,如此則實非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