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然而,卻也令人擔憂,使用手機以及上網占據了太多時間,反而使得人們遠離現實、脫離真實的人際關係,很可能會對精神健康與生活造成危害,必須予以遏止,因此有人發起「放下手機」運動,期望幫助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減少對科技及社群媒體的倚賴,進行真實社交。
美國青年基林斯沃斯在校園中發現,幾乎每個學生都離不開手機、筆記型電腦或是平板電腦,吃飯時、在圖書館閱讀時是如此,即使和朋友聚會也一樣時不時看向手機,彷彿是在跟手機對話,眼前的人反而變得有隔閡。
基林斯沃斯看到,下課時走在校園裡、等上課的短短時間,人們還是盯著手機那小小的螢幕,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電子世界裡,根本不與身邊的人互動,這令他感到困惑甚至憤怒,覺得自己好像是跟一群「殭屍」在一起。基林斯沃斯決定改變這種他認為非常「不正常」的現象,於是他發起「重新連結運動」(Reconnect Movement),在聚會時每個人都必須交出手機和電腦等電子設備,並且在不上網、不看手機、不用電腦的情況下進行互動。
「重新連結運動」起初只在基林斯沃斯就讀的學校進行,不料,這個理念竟在校園裡引發共鳴,目前全美已有四個州、六所學校投入重新連結運動,且其影響力已超越校園,逐漸在社會中擴散,手機成癮的Z世代響應的人特別多。
為了讓參與者不使用手機,實體社交活動的發起者設計了包括繪畫、健行或郊遊、爬山等戶外運動、結合聊天和野餐兩種概念的談話式野餐、二手市集和搞笑式辯論等門檻不高的輕鬆活動,重點是讓參與者每次可以至少放下手機一個小時,與其他參與者真實的聊天或一起完成些目標。只要活動夠新鮮、夠有趣,其實要參與者「達標」並不困難。
「重新連結運動」還鼓勵人們在搭車、排隊、走在街上、買東西時,看看四周的人,此時會發現人們幾乎都低著頭看手機,完全忽略旁邊的世界,這樣的景象常常讓人嚇一跳,因為實在太奇怪了。如果你沒有暫時離開自己的手機、抬起頭看看四周,那麼你應該也會是那個活在手機裡、與世隔絕的人!所以常常看看這個世界已經為手機、為網路瘋狂到何種程度,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讓自己避免愈陷愈深。
調查指出,台灣百分之八十八點二的民眾使用手機,而其中只有百分之二點四的人使用的是無法上網的非智慧型手機。而根據《Digital 2025:Global Overview Report》,台灣民眾每天平均上網時間是七小時十三分,其中使用手機占四小時又五分,比率為百分之五十六點六、逾半。台灣人總上網時間和手機上網時間,都超過了我們的鄰居,中國大陸總上網時間是五小時三十五分,手機上網三小時三十二分;香港分別是五小時三十分和兩小時五十四分;韓國是五小時二十二分和二小時四十三分;日本是四小時九分和一小時四十七分。
從這個調查看來,台灣人實在太愛上網、也太愛用手機上網了!因此,我們很需要發起類似「重新連結運動」的社會改革,讓台灣人每天有一段本來使用手機、卻刻意練習放下手機的時間,重新擁抱真實的生活。重新連結運動不是要人們放棄科技,而是要學習能夠平衡使用,正如基林斯沃斯強調的,手機並不是個壞東西,但不應該占據我們每一個社交生活領域,不要讓手機掠奪了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