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守香神獸──狻猊

文/李玲茹 |2025.09.24
42觀看次
字級
松柏嶺受天宮天公爐爐腳狻猊。圖/李玲茹
台中萬和宮天公爐爐頂狻猊。圖/李玲茹
木柵集應廟薰爐狻猊。圖/李玲茹
木柵集應廟主神爐狻猊守香。圖/李玲茹

文/李玲茹

香爐,是廟宇不可或缺的神聖器物,匠師常會在爐身飾以螭龍、獅、麒麟、蝙蝠或回字紋、太極等具有平安、吉祥、招財等寓意的浮雕,還會於爐口、爐腳、爐頂、爐蓋,雕塑象徵威嚴、守護、辟邪的龍之子「狻猊」,不僅為香爐增添神聖感,亦帶來更豐富的視覺效果。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古籍《穆天子傳》描述狻猊可以日走五百里,蒲松齡在《聊齋誌異》中提及:「有狻猊來,眾象皆伏。」依據國語字典的解釋,狻猊是獅子的別名;明朝楊慎形容狻猊樣貌如獅,天生安靜、好坐,面目凶猛卻性溫順,喜愛聞香火的味道,所以立於香爐上,盡情吞煙吐霧,是守香、護香的神獸。

天公爐爐腳狻猊

天公爐是祭拜玉皇大帝的專用香爐,安奉於廟宇的三川門外向天處或拜亭內,以彰顯天公至高無上的地位。由於體積較一般香爐大,因而採三足鼎立,使其能平穩固定,並代表「天、地、人」三界;其中天足朝外,做為破煞之用,另兩足向內,以示對神明的尊敬。

天公爐爐底的三足,除有螭虎吞腳的設計,還有狻猊的造型,在南投松柏嶺受天宮的天公爐,即可看到狻猊的英姿。

主祀玄天上帝的受天宮,是座香火鼎盛、充滿傳奇的廟宇,擺放在廟門前的天公爐相當雄偉壯觀。爐足蹲坐的狻猊腳踏繡球,額頭飽滿凸起,頭部鬃毛呈螺旋捲,雙眼圓瞪,裂嘴露牙,展現出一股震懾、警覺的氣勢;而馱負香爐的姿態,則有守護廟境、庇佑鄉里,護衛香火綿延、神威遠播的意象。

天公爐爐頂狻猊

碩大的天公爐,設置爐頂主要是保護爐身、香火免受風雨侵襲。其頂端若是大圓球,意指天地圓滿;若雕飾葫蘆,一來可排煙,二來採其音似「福祿」,能為信徒帶來福氣和財祿。而在葫蘆兩側雕塑狻猊,則是一種常見的傳統工藝裝飾,蘊含鎮守和祈福之意,同時也反映了台灣獨特的信仰文化。

主神爐爐口狻猊

主神爐是廟宇祭拜主祀神明的香爐,大多安置於正殿面對主神之處,爐口兩側不是雙龍造型,就是狻猊圖騰。木柵集應廟的主神爐,就是以「狻猊聞香」為主軸,散發神聖氣息的香爐渾圓厚實,賦予圓滿和諧、圓融無礙的意涵;爐身浮雕一尊騰雲猛龍,目光炯炯、龍鬚飛揚、霸氣十足,爐口兩側狻猊攀爐而上守香、聞香的神態,象徵驅除邪惡、守護香火永續。

薰爐爐蓋狻猊

薰爐又稱淨爐、煊爐,放置於神桌上,是供奉神明專用的香爐,體積小巧、造型多樣,以燃燒檀香或環香為主,通常設有鏤空的爐蓋,以利煙霧飄出,並飾以狻猊。每一間廟宇所雕飾的薰爐狻猊,樣貌非常多元,但大多以足踩圓球、裂嘴露牙、扭頸昂首、護衛鎮守之姿呈現,充滿力量和動感,頗為吸睛。

狻猊雖是古人經由想像創作出來的神獸,卻已和傳統信仰文化緊密相連。若到廟裡參拜,不妨暫歇腳步,細細品賞這蘊藏豐富象徵意涵的神獸,從而更加認識廟宇裝飾藝術所潛藏的精髓與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