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華寶蓋】佛門聖瑞 法義玄微

文/嚴慕容 |2025.09.07
325觀看次
字級
敦煌莫高窟234─239窟「重層覆蓮寶蓋」。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不常見的長方形寶蓋敦。圖為煌莫高窟387窟壁畫。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佛陀的一生」華蓋展覽中,嚴慕容的作品「鹿野苑—初轉法輪華蓋」。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作者與「花見寶莊嚴華蓋」合影。圖為敦煌石窟220藥師七佛頂寶蓋臨摹壁畫與清代紅帽觀音。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敦煌莫高窟387窟「圓傘形寶蓋」。圖/中華華蓋藝術文化研究協會

文/嚴慕容

「華蓋」亦稱「寶蓋」。華蓋梵文詞根「√chaṭ」字義為遮蔽或庇護。佛教文獻多漢譯為華蓋或寶蓋,實為梵文原詞“chattra”(傘)的衍生詞。「寶蓋」在梵文中有三層釋義:“chattra”,象徵庇護;“ratna-chattra”,珍寶與佛法結合;“dharani-chattra”,密教灌頂儀式中「護摩」法器的延伸,常繪梵字真言,兼具遮障邪魔與召請本尊的雙重功能。

在印度桑奇大塔石雕中,華蓋與菩提樹並列作為佛陀的雙重象徵。隨佛教東傳,敦煌出土的六至八世紀華蓋殘片顯示,其形制從圓形布幔加直柄演變為敦煌莫高窟的「蓮花華蓋」,融和印度原型與本土審美,發展出垂幔、寶珠等裝飾元素。其象徵意義亦從「世俗庇護」升華為「佛法覆護」。《大智度論》云:「蓋者,能覆眾生,遮諸煩惱。」此論述正體現以物質形相喻指佛法的遮煩惱、啟智慧之功能。

經藏所載 寶華雙蓋

華蓋與寶蓋並列的場景在經文中屢見。《觀佛三昧海經》卷六載:「眉間白毫光化七寶蓋,覆摩耶夫人蓮華蓋。」描述佛陀眉間白毫光化為七寶傘蓋,覆蓋摩耶夫人之場景。其中,「華蓋」以蓮花紋飾象徵「出塵不染」之清淨法身;「寶蓋」則以七寶(金、銀、琉璃等)嚴飾,代表佛法無上珍貴。

兩者並列時,華蓋側重「智慧庇護」,寶蓋強調「功德莊嚴」,形成「解行並重」的教義結構。法義上,華蓋顯「初發心」之因行,寶蓋彰「佛果地」之圓滿,彰顯「因該果海」之妙理。

藝釋表徵 蓋鑄法相

華蓋單層布幔「蓮華初開」,三層蓮式「三法印現」;寶蓋六角重檐「六度圓成」,七寶瓔珞「七覺支具」。華蓋八瓣蓮紋「八正道彰」,蓮心化佛「即身成佛」;寶蓋S卷草紋「法脈流長」,摩尼寶珠「法界無盡」。

能覆眾生 遮諸煩惱

傘蓋的功能原為遮蔽烈日風雨,引申為佛法能覆蓋眾生身心,遮止煩惱侵擾(如貪欲、瞋恚等五蓋)。《華嚴經》強調「心無諸蓋」即內心清淨,不被煩惱覆蓋,身行自然輕安舒暢。《大智度論》云:「蓋者,能覆眾生,遮諸煩惱,華寶之名,隨宜說耳。」此為龍樹菩薩對佛教「蓋」之象徵意義的闡釋,明確指出「蓋」的深義在於遮覆煩惱。對治煩惱時,華蓋的「空性智慧」為要;成就佛果時,寶蓋的「妙有功德」為體。「華蓋」、「寶蓋」等名相,僅為隨順眾生信解的權宜說法。

圓融歸旨 同體妄真

敦煌文獻BD14668號《諸經要集》與《法苑珠林》將華寶二蓋並列為「遮俗顯真之二翼」。《釋氏要覽》更明確指出:「華蓋破妄為用,寶蓋立真為體。」華蓋(光明璀璨)與寶蓋(珍寶莊嚴),名稱雖異,實為依眾生根器與場景需求而施設的不同化現,本質皆指向同一解脫義。無論何種名稱,終歸於破除無明黑暗、開顯智慧光明的終極意義。華蓋、寶蓋,皆是導向覺悟的方便舟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