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失智症破35萬人 運動控制三高降風險

 |2025.08.27
96觀看次
字級
衛福部調查,去年國內65歲以上失智人口達35萬人,專家提醒,從日常生活中著手改善風險因子,如運動充足、保持社交等,有助於預防或延遲失智症發生。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最新「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去年國內65歲以上失智人口為35萬人,盛行率近8%,且年齡愈高,失智症盛行率愈高。專家表示,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民眾應多注意失智症10大症狀,例如個性改變、不參與社交等,以利及早發現與治療。

國發會預估,2041年台灣失智人口恐近68萬人,盛行率近10%,成長幅度驚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說,65歲以上失智症者,56.88%罹患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其中極輕度失智症及輕度失智症者共計5成。

出現1至2項警訊 應及早就醫

臨床發現,多數長者出現早期記憶力退化、理解能力變差時,卻常常誤以為只是正常老化,導致很多病友是在出現方向感變差、記憶力衰退、情緒起伏明顯等異常後才就醫,平均延誤治療約3.5年。

徐文俊提醒,如果自己或親友出現失智症10大警訊的1至2項,應及早就醫診斷。

失智症10大警訊:

1.記憶力減退

2.計畫或解決事情困難

3.無法勝任熟悉事務

4.對時間與地點感到混淆

5.對視覺影像與空間關係理解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7.物品亂放且無法找回

8.判斷力減弱

9.不參與社交活動

10.情緒個性改變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顧問醫師胡朝榮指出,國際將阿茲海默症分為6期,阿茲海默症從輕度認知障礙惡化至輕度失智症,平均僅需3至5年,每年約有10%至15%的病友會進展為失智症,惡化速度不容忽視。

阿茲海默症分6期:

第1及2期臨床前期:腦內毒性類澱粉蛋白開始堆積。

第3期輕度認知障礙:毒性蛋白持續堆積,開始出現症狀。

第4期輕度失智:毒性蛋白堆積影響日常生活。

第5及6期中、重度失智:毒性蛋白擴散至整個大腦,導致神經細胞受損、加速大腦退化。

由於阿茲海默症為不可逆的疾病、早期診斷是關鍵。胡朝榮說,目前除了常規認知測驗、血液檢查、磁振造影、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也可透過生物標記檢測進行精準診斷,如正子斷層掃描觀察腦內斑塊分布,或腰椎穿刺分析腦脊髓液中的毒性蛋白含量。

新型標靶治療 輕度患者適用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指出,現階段已有新型抗類澱粉蛋白標靶治療問世,直接鎖定毒性蛋白,活化免疫細胞清除斑塊,減少對腦神經的傷害,延緩疾病惡化。此治療有助病友延長維持認知與生活能力的時間,提升健康餘命。但新型標靶治療主要適用於早期輕度認知障礙及輕度阿茲海默症病友。

徐文俊提醒,若能從日常生活中著手改善14項風險因子,有助於預防或延遲45%的失智症個案發生。14項改善方式:提升教育程度、矯正聽力、矯正視力障礙、避免高膽固醇、避免糖尿病、避免高血壓、維持健康體重、避免憂鬱、避免腦部外傷、避免抽菸、不飲酒、運動充足、保持社交、遠離空汙,可以促進大腦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