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亞
大學時候,參加了學校慈幼社的家扶團,那是一個慈善性質的社團,主要活動便是在每個周末午后,無論晴雨,和社裡的夥伴相偕一起到生活貧困的低收入家庭,為那些資源相對缺乏的弱勢兒童輔導功課。有時候還得身兼保母之職,幫忙照顧獨自看家的年幼孩子。每次從矮舊昏暗如鴿籠般社宅公寓步出時,傍晚的彩霞映照在身旁一個個笑靨如花的年輕面容,大家歡喜暢聊,內心有說不出的充實與滿足。由於有著共同的使命感與為社區奉獻的熱情,社團裡每一位夥伴相處融洽,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課業繁忙之餘,常相約一起到西門町看電影,或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野營,大學生活因為有了他們相伴,充滿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溫馨歡樂回憶。
有一年暑假,社裡籌畫一場中橫縱走的旅行,由我和另一位社友共同負責。我們兩人分工合作,分別規畫行程、蒐集交通資訊、預訂住宿地點、擬定團康遊戲、列出應帶物品裝備清單等等。記得出發那天,一群人浩浩蕩蕩乘坐開往花蓮的火車,以雀躍的心情準備展開一場小探險。晚上下榻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太魯閣崇山峻嶺,溪流峽谷渾然天成,景色美不勝收,園區內有超過百條步道穿梭其間可供探幽,一窺大自然鬼斧神工風貌。
白天我們背著行囊,在沿著峭壁懸崖開鑿的路徑上行走,帶著日光暖意的微風輕拂臉龐,幽靜的空氣裡不時傳來幾聲烏鴉喔喔啼鳴,還聽得到遠處傳來的空谷回音。走得疲乏了,便攔下公路上行駛的老舊巴士,跳上車,和車上寥寥無幾的原住民乘客寒暄隨意閒聊。休息夠了,便下車繼續未竟徒步縱走路程。晚上,負責康樂的同學帶領大家玩起了團康活動,考驗繪畫功力的「睜眼說瞎話」、令人手忙腳亂的「比手畫腳」、「瘋狂蘿蔔蹲」、盲猜的「比物品大小長短輕重」等等趣味比賽,在輕鬆歡樂的氛圍裡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在這場四天三夜的行旅中,一天清晨醒來,寢室的同學們依舊酣睡夢中。我獨自一人披衣而起步出客舍,來到附近的一座木橋,坐在上頭,望著底下滔滔流水不斷湧動奔向看不見盡頭的遠方,四周寂靜無比。在偌大開闊的空間裡,湛藍晴空浮雲幾朵, 身旁林樹鬱鬱蔥蔥,彷彿在靜謐廣袤的天地之間接受一場心靈的洗滌,身心舒暢安然。走回客舍後,室友皆已起身,渾然不知我已獨自享受了一場大自然的豐美盛宴。
新學期開始之後,我們以充飽電的熱忱延續著每個星期的家教課輔活動。當同儕友輩周末閒暇忙著約會看電影,或是打工掙錢,我們在一間間狹小擁擠的公寓,當起大哥哥大姊姊陪伴那些瘦弱孤單的孩童。看到因為我們的到來,眼眸中閃爍著歡喜光采的弱小身影,便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這分想要以一己微薄之力為社區付出的努力,讓團裡的夥伴建立起一種知心緊密的革命情感。其中Y學姊是位才情出眾、外貌甜美的清秀佳人,除了慈幼社團,也活躍於鑽研佛理的晨曦社,時常上山參加禪學共修,我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當時,法學院校園隔了一條街,有一座華藏講堂,收藏了豐富的佛教文物典籍,Y時常帶著我一起去那兒念書、溫習課業。寬敞明亮的廳堂,擺放許多桌椅,像個小型圖書館,在酷熱的夏天,清涼安靜的書院是最好的溫書去處。到現在,還十分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簡單快樂的讀書時光。
大學畢業沒多久,Y遠赴歐洲求學,由原先的頻繁書信往返,到最後彼此輾轉搬遷而逐漸失去聯繫。社團裡的同學也各奔前程,朝自己的夢想奔赴而去。當翻讀過往寄送給彼此的書簡、卡片,字裡行間散發出的濃厚情誼,總在剎那間把我帶回至往昔那些單純美好的青春片段,揣想那些曾經如此熟悉,與你一同分享年少光陰每一刻歡樂感動瞬間的人,他們現在身處何方,是否過著曾經憧憬嚮往的夢想人生。我的求學生活因為這些珍貴美麗人事的相伴為伍,更加多姿多彩閃閃生輝。多少年歲流逝,那些雲霞染紅天際的無數周末黃昏,一行人開懷漫步於台北街頭的情景,如定格般深印於腦海中不曾褪色。
有人說,年少時候結交的朋友沒有利害關係的衝突,情誼往往最真摯、最純粹。古人的詩句:「故交在天末,心知復千里。」縱使時空距離相隔如此久遠,他們年輕臉龐綻放的笑容及歡聲笑語,依舊如此清晰,彷彿猶在眼前。不管這群老朋友現在在哪個角落延續人生的每一處起落轉折,都祝福他們能夠活出最好的自己,就像當年一樣幸福滿足、快樂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