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裡群居動物——團結力量大

文/李弘善 |2025.07.23
117觀看次
字級
圖/BOB

文/李弘善

在浩瀚的大海中,許多生物都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雖說海洋與陸地的環境不同,但海中居民卻同樣懂得群體的重要。無論是為了抵禦洶湧的潮水、躲避天敵、或是在繁衍後代上,各式各樣的海中動物都以各種奇妙的方式證明:只有合作,才能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存活下來。

呼朋引伴 眾志成城



當你走近岩礁或潮間帶時,常常會發現一堆一堆密密麻麻的牡蠣,彷彿大樓林立的都會區。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牡蠣,其實是大自然中最團結的居民之一呢!牠們從浮游生物階段長大,選擇在適合的岩石上定居後,一住就是一輩子,再也不會四處遷移。牡蠣們在漲潮時會張開外殼,像小小的濾水器一樣,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當作食物。

更神奇的是,每到繁殖季節,附近的牡蠣會同時把卵與精子排放進海裡。由於牡蠣們緊密聚集,卵與精子相會的機率大大提高,就像是一座座華麗的小堡壘,不僅能抵擋洶湧的海浪,還能保證下一代的成功誕生!牡蠣們用團結合作的方式,展示了海中群居生活的無窮威力,讓我們看到了群居動物的生存智慧。

藤壺聯盟 雌雄同體



走在岩礁或石頭海岸,不難發現那些整齊排列的小生物 —— 牠們就是藤壺。這些看似普通的海洋居民,卻擁有讓人捧腹又驚奇的「戀愛技巧」:藤壺與牡蠣不同,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動物,這意味著每一顆藤壺既能生產卵也能釋放精子,根本不需要特別尋找伴侶,這也是群居的好處。藤壺如此密集的聚集,雖然在繁殖上非常順利,可當大家一起分享來自海水中的微量食物時,也免不了競爭得更激烈。正因為如此,群居的藤壺往往長得比獨處的個體矮小些。古人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用在藤壺身上不也很貼切嗎?

海裡城堡 奇妙分工



當你在漂流物表面發現有孔洞的結晶,別急著認為那只是普通的沉積物。湊近一瞧,很可能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座由無數微小生物搭建而成的「城堡」—— 那就是苔蘚蟲的家園。苔蘚蟲們在海中以驚人的智慧與耐心,把每一個微小的單位緊密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又一個規律的小格子,這正如蜂窩般精巧而充滿創意。

更神奇的是,苔蘚蟲不僅僅是單純地聚在一起,而是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有的苔蘚蟲專門負責覓食,尋找漂浮在海水中的微小顆粒;有的則扮演守衛者,保護整個群體不受侵犯;還有的熱心工作,負責清除廢物,維持整個「城堡」的清潔與秩序。這種精密的分工合作,讓看似柔弱的苔蘚蟲,實則也擁有了驚人的組織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一個繁忙的小城市,每個成員都在默默付出,共同構築了一個和諧而又充滿活力的微縮世界。

從牡蠣、藤壺,到更細微的苔蘚蟲,我們可以看到大海中群居的種種妙處:這些小動物不是孤軍奮戰,而是選擇用團結互助來面對海洋中各種殘酷挑戰。其實,陸地的動物也不遑多讓,白蟻、螞蟻及蜜蜂就是最典型例子。這些海陸的例子告訴我們,看似弱小的小動物,其實可藉由合作與分工,在大自然藉著團體壯大自己、代代生息繁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