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進海龍宮 奇妙深海生物

文/李弘善 |2024.06.18
661觀看次
字級
圖/yapei

文/李弘善

「以蠡測海」,字面的意思是海洋「水很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大多數的人都曉得傲視群峰的第一高山聖母峰,但是最深的海洋有多深呢?其實深度大於第一高山的高度!

深海的光線缺乏、壓力巨大,環境與我們熟悉的瑰麗淺海大大不同,因此深海也有「內太空」的稱號。棲息其間的生物為了克服嚴苛環境,演化出形形色色的求生法寶,稱牠們是「內太空生物」也不為過。

深海分層 以光衡量

你住幾樓?高樓大廈可分成低、中、高3種樓層;海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海洋分層的標準是光線的多寡。隨著水深增加,光線也愈來愈微弱:「光照層」從海平面到200公尺深,這裡光線充足,藻類還可以行光合作用;「弱光層」從200~1000公尺深,因為光線微弱,該層的底部幾乎沒有光線。1000公尺以下,就屬於完全沒有光線的「無光層」,這裡就像暗房一樣,只能用「伸手不見五指」來形容。我們所謂的深海世界,大多是指弱光層與無光層。

在平地上,空氣作用在每個人身上的壓力都是一樣的,稱為「1個大氣壓力」,簡稱「1大氣壓」,也就是每1平方公分的面積承受1公斤的重量。海水深度每增加10公尺,就多了一個大氣壓。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超過1萬1000公尺,可說是超過22座101大樓的高度,這裡的水壓超過1100個大氣壓;也就是說,小指指甲這樣小的面積,居然要承受1100公斤的重量!神奇的是,深海照樣有動物,而且不乏軟趴趴的魚類。「以柔克剛」這句話,在深海真是發揮到淋漓盡致呀!

黑暗之中 提燈偽裝

停電的時候,總要小心翼翼的摸黑前進,一根小蠟燭就能解決寸步難行的困境。深海一片漆黑,一絲光線宛如閃耀的明燈。「燈籠魚」的腹部布滿發光器,好像隨身提著許多小燈籠,但是牠們的燈籠可不是用來照明的:發光器可以照亮腹部,讓腹部與上方天空的微光混成一片,夜間游到海水表層覓食,下方的掠食者就看不清魚體的輪廓,因此發光器算是偽裝利器呢!不同種的燈籠魚,發光器的排列位置也不同,可能還有種類識別的功能。

咦?怎麼把燈籠裝在頭頂?不要懷疑,深海的「鮟鱇」就是這樣!鮟鱇的發光器在軟軟的肉柄末端,就像是釣線配上釣餌。發光器在漆黑的環境發出幽幽藍光,配上搖曳生姿的動作,獵物不知不覺被藍光引到血盆大口附近,接著被鮟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吞下。

求生法寶 魚如其名

猜猜看,哪種魚的牙齒最大?有人說是已經絕種的「巨口沙」,牙齒像手掌般大!若以身體比例來看,深海魚的牙齒才是海洋世界第一名!深海沒有植物,因此沒有溫馴的素食動物。要活下來,不是靠殘渣維生,就是得遵守弱肉強食的定律,碰到食物就要開懷大吃,因為下一餐不一定有著落。蝰魚滿口獠牙,牙齒長到合不攏嘴,以咬到獵物為第一要務。缺少獠牙的「寬咽魚」,則採取另一種極端的獵食方式:牠們上下顎的關節在頭部後方,嘴巴全開時能吞下比自己還大的獵物,真是「魚如其名」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