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善待自己寫在企業規章裡

文/記者楊金志、張夢潔  |2025.07.05
59觀看次
字級
消費者在清美鮮家浦東花木店選購食材。圖/新華社
清美腰路村基地的綠葉菜工廠化生產示範區。圖/新華社

文/記者楊金志、張夢潔

畢業於長江大學農學院植保專業的宋俊元、王蘇婷夫婦是同班同學,也是清美員工。如今,夫妻倆和幾名工人一起管理著清美腰路村基地的五百多畝土地,包括上海首個5G全智能數位水稻種植示範區。

縱橫排布在稻田裡的每根智慧桿都裝備了4K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管理者不需要每天下地,只要通過後台的農田數位孿生系統,就能隨時監控水稻的各種環境數據和實時生長情況,並據此制定最優的灌溉、施肥和病蟲害管控方案,優化種植的各個環節。

宋俊元說:「現在的智慧農業有傳感器幫我盯天氣,有算法模型幫我決策分析,有無人機幫我插秧、植保、收割。」遇到「疑難雜症」時,他會戴上VR眼鏡下田,實時採集的數據發送至武漢大學的實驗室,專業團隊會及時跟進並給予反饋,一線種植數據也會幫助實驗室持續優化種植算法模型。

機器蚯蚓大展身手

在腰路村基地巨大的玻璃溫室裡,雞毛菜從種到收全過程都在一條條機械化流水線上進行:先通過自動化設備把種子播到穴盤裡,再移入苗床進行潮汐灌溉和精準施肥,自動傳送機最後會將一個個成熟的苗床送至收割機。

「我們會定期收到來自護膚品企業的大單,它們要從指定品種、指定批次的雞毛菜中提取葉綠素。」清美集團農業科技板塊總經理李立說,「這種訂單要求雞毛菜不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而且一天就要收十噸,沒有這些數智化農機裝備根本辦不到。」

近期,李立還在和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合作研究柔性機器蚯蚓。對於活體蚯蚓難以存活的板結土壤和鹼性土壤,機器蚯蚓能大展身手,不眠不休,還不留死角。

與員工共享發展

清美有三十六條「企業生存法則」,第一條是「絕對不能被淘汰」,第二條是「公司利益與個人利益並重」。還有一條,是「善待自己」。沈建華說,企業做大了,更要讓上下游跟著做的兄弟姐妹們共享發展成果。

清美目前有一萬多名員工。清美鮮家浦東花木店裡,章麗忙著上架、補貨、理貨時,她的先生王于響就在隔壁的清美味道食堂下麵、送餐、清潔。「比在安徽宿州老家掙得多,而且都是和清美直接簽約,提供五險一金,更加有保障。」她說。

像這樣的夫妻檔,清美裡面有很多。

沈建華是吃過苦的,做豆腐起家前,他開過五金店、做過泥瓦匠,那些披星戴月的回家路讓他更清楚,只有基本保障到位,員工才能留下來安心工作,融入這個城市。清美在總部附近租賃、改造了一批村民的閒置住房,打造清美公寓提供給管理和技術人員,又在四期項目中規畫了可容納二千多人的員工宿舍大樓,讓企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員工。

從二○一九年起,清美先後參與了浦東新區五個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創建工作。其中,清美投資人民幣四千三百萬元通過鄉企共建模式推動的宣橋鎮腰路村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助力村集體每年增收人民幣二百四十多萬元,享受土地流轉金、薪金、租金等多重福利的農民年增收人民幣五百多萬元。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