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發展】商業航天 開啓可回收時代 文/記者宋晨、梁姊、孟含琪、吳慧珺 |2025.06.21 語音朗讀 5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25年3月12日凌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圖/新華社海南文昌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圖/新華社2024年大陸在酒泉發射衛星,衛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圖/新華社 文/記者宋晨、梁姊、孟含琪、吳慧珺過去一年,美國SpaceX星艦火箭再次試飛,大陸藍箭航天朱雀三號完成十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歐洲初創企業競相推出可重複使用火箭計畫……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正加速成長,成為大國競逐的新焦點。二○二五年,大陸有多款可回收火箭計畫首飛;衛星方面,千帆星座及GW星座等巨型星座持續發射升空,小衛星需求爆發式增長。據預計,中國大陸商業航天市場規模今年將突破人民幣二點五兆元。「未來三年內,中國大陸商業航天將迎來高光時刻。可回收火箭技術成熟,運輸成本降至每公斤三萬元(人民幣)以下。」藍箭航天創始人、CEO張昌武作出預測。這家公司是大陸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資質的民營運載火箭企業,二○一八年實現大陸首次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賽迪研究院商業航天首席研究員楊少鮮表示,開啓太空新基建時代,「航天+」等新業態正在萌芽,太空旅遊、商業探月有望在五至十年內實現政策突破、邁向試驗驗證或商業運營初期。商業火箭黃金時代一九九○年四月,中國大陸首次發射國外衛星,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當時的運載火箭主要是「國家隊」長征家族。三十多年後,中國大陸商業火箭迎來市場的「黃金時代」。「快響應」和「低成本」的商業火箭,正是當下中小衛星發射的「生力軍」。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晚上七時許,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星河動力研製的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將雲遙氣象星座的六顆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至此,穀神星一號已經成功完成十八次發射,將七十七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是中國大陸民營航天領域發射次數最多、發射衛星數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商業運載火箭。「這次飛行任務進一步驗證了商業火箭企業運載平台的穩定與可靠。」星河動力創始人、CEO劉百奇說,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的特點是「小快靈」,其小型化設計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適應性,可滿足愈來愈多私人企業或科研機構的小規模需求。除了穀神星一號,東方空間的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去年一月也在山東海陽近海海域成功發射,刷新了當時全球固體火箭運力紀錄。作為全球首型全固體捆綁式中型運載火箭,引力一號可支持百公斤級衛星「一箭三十星」發射。不過,劉百奇等商業火箭發射市場的代表人物並不滿足於此。星河動力研發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智神星一號在六月首飛。智神星一號可重複使用約三十次,運輸成本將大幅下降。如果說固體火箭是商業航天領域的「輕騎兵」,液體可回收火箭就是撐起太空經濟的「航空母艦」。它憑借大推力優勢突破載荷上限,以回收復用降低成本,是開啓航天工業規模化時代的核心引擎。據張昌武團隊測算,火箭發動機通過回收設計,可將單次發射成本從「億元級」壓減至「千萬元級」,較傳統一次性火箭降低百分之七十,使低軌衛星「一箭百星」組網、深空探測器「批量發射」成為經濟可行的商業方案。由於需要在地面回收,這種火箭的技術挑戰更大,堪稱航天工程的「精準芭蕾」——通過發動機二次點火、高精度姿態控制等技術,讓幾十公尺高的箭體如「太空直升機」般平穩落地。「火箭需在重返大氣層時承受攝氏兩千度高溫燒蝕,依靠發動機二次點火實現『逆推減速』,並通過高精度的導航控完成垂直軟著陸。」安徽九州雲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季鳳來說,能否實現可回收的關鍵是火箭發動機,必須要突破發動機的深度推力調節技術及發動機多次啓動技術。目前,這家公司的「龍雲」發動機研發已攻克多次啓動、熱防護材料、箭體姿態控等核心技術。掌握全流程回收技術中國大陸商業火箭企業正以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為突破口,推動大陸成為全球少數掌握全流程回收技術的國家。二○二四年,藍箭航天完成三百五十公尺及十公里高度的火箭垂直起降回收驗證試驗,這是可重複使用火箭工程研製的里程碑。他們研發的朱雀三號預計下半年完成首飛。星際榮耀、深藍航天等多家商業航天企業也相繼完成火箭發動機的垂直起降試驗。「液體火箭可回收技術的逐步突破,堪稱商業航天領域的工業革命,是對傳統一次性火箭發射模式的顛覆。」在深藍航天CEO霍亮看來,這項技術的核心意義在於將火箭從「消耗品」轉化為「耐用工具」,為萬星組網、深空探測任務提供低成本「太空物流幹線」。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星空間小劇場打開大市場 下一篇文章 滿天星斗 從少量定模到批量生產 熱門新聞 01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佛光僧信灑淨祈福2025.08.2502北卡協會送暖 資助教師教學文具2025.08.2503【閃文集】羅蘋的情人2025.08.2604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心生萬法2025.08.2505佛光會區務會議 打造新護國神山2025.08.2506南天寺沉浸式體驗 在地宗教教師認識佛教2025.08.2607淡江大橋 年底完工2025.08.26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明鏡台2025.08.2509苗栗.造橋 炭窯餘煙藏舊夢 百年驛站載鄉情2025.08.2510iPS細胞可治療糖尿病2025.08.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二次發掘】復原生活場景 揭開神祕面紗【考古的故事】三星村裡的古國城邦創新讓南潯不再「難尋」【文創之旅】南潯古鎮 古今交融獨特風景【大陸產業發展】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見證西夏王朝 融入佛教信仰 作者其他文章滿天星斗 從少量定模到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