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雄雕塑作品──安平金小姐母女雕像。圖/莊曉明
寶美樓曾是台南最高地標。圖/莊曉明
文/莊曉明
在台南安平東興洋行前面的四季公園草坪上,佇立著一尊被當地人暱稱為「安平金小姐」的雕像。這尊母女雕像是陳正雄老師的作品,由奇美文教基金會捐贈,而神祕雕像指涉的對象,與一場當地流傳的異國戀有關。
故事的時空背景,有一說是十七世紀荷蘭占領時期;但當地耆老卻更相信,是一八五八年清廷與列國簽訂《天津條約》,安平開放為通商口岸後,許多外國商船得以在此地自由貿易所衍生的愛情悲劇,甚至還誕生了一首以此為背景的台語流行歌──〈安平追想曲〉。
〈安平追想曲〉是由台灣早年的流行音樂大師許石譜曲,歌曲完成後,原本想延請台南文人許丙丁填詞,許丙丁因故無法完成,遂推薦陳達儒代填。
陳達儒索盡枯腸卻無靈感,有一天他陪太太回台南娘家時,前往寶美樓用膳,無意間聽人講起一位安平當地小姐與荷蘭船醫相戀的故事。
據說,安平小姐產下了一名混血女兒,但隨著商船即將離開,荷蘭船醫不得不告別愛人,並將身上一枚金色十字架留給女兒做為信物;誰想到,女兒及長竟也步上母親後塵,愛上無法長廝守之人。母女命運重疊,令人不勝唏噓!
陳達儒聽聞後文思泉湧,即刻以此故事為背景,撰寫出淒美的〈安平追想曲〉。
然而,台南文史工作者鄭道聰在當地進行田野調查,深信金小姐確有其人,但他所掌握的版本卻與一般世人所聽聞的不同。為了替金小姐平反,他還寫了《珍珠與薔薇》一書,讓這個故事有了更多元的視角。
安平金小姐母女雕像,是少數透過民間歌謠被世人所傳頌,因而創造出來的紀念物。下次探訪安平,除了參觀古堡、劍獅、樹屋、洋行之外,金小姐母女雕像絕對值得一看。順著兩人的眼神遠望,低吟:「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仔逐風浪……」跨越時空,感受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曲與這塊土地連結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