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款飛行】 阿里山, 雨中的水山線

文/賴鈺婷 |2025.06.10
191觀看次
字級

文/賴鈺婷

有些地方名號響亮,聽來耳熟,卻不盡然去過。在台灣,阿里山風景區大概就是這樣:鐵道、花季、雲海日出……,想當然爾的情境,常常出現在新聞報導中。入山之路迢遠,山上的世界,對多數人來說,不是那麼容易去,不是常常可以去,有時竟像另一個平行時空。

回想起我的阿里山記憶,十八歲高中畢業前第一次上山,大學參加系迎新,一群人浩浩蕩蕩,摸黑去看日出。此後每隔幾年,常有心念想著重返,搭火車、搭客運,或者自家人開車,總覺得那是個遊賞形態多元,兩三天走逛不盡的地方。

孩子出生後,我偶爾會想,何時適合帶嬰幼兒上阿里山呢?抵達園區前盡是蜿蜒盤旋而上的山路,我自己都容易暈車嘔吐了,如何在公路幾乎無法臨時停靠的情況下,安撫隨時會有突發狀況的嬰孩?他們能忍受長時間屈身固定於汽車安全座椅內嗎?在仍坐著嬰兒推車、步態不穩、隨時要人哄抱牽扶的年紀,適合前往需要大量健行走逛的山區嗎?思量愈多,愈是猶豫。以嬰孩為主的旅程,讓帶孩子上阿里山的順位不斷推遲遞延。

像是個期待已久的里程碑。我常在腦海中想像孩子能走能跑,能徜徉於山林步道,小小的身體,跨開腳步,穩健行走於木棧林道。這一天終於到來,孩子很興奮。阿里山是兩兄弟在幼兒園就學過的著名景點,他們一路談天說笑,在彎彎拐拐,大幅度之字形盤繞的路段昏昏睡去,似是避開了暈車不適的狀況。等抵達停車場,轉換飯店接駁車進園區,在短袖外搭上厚外套時,小兒子說,怎麼那麼神奇,明明山下是三十幾度高溫,山上穿了外套竟然還覺得冷?

氣溫差異是情境轉換最直覺的感受。電子溫度儀顯示氣溫為攝氏十三度,那對居住在台灣中部市區的我們來說,是冬日寒流來襲時的溫度。然而冷冽的氣息讓人醒腦,感官變得敏銳起來。

飯店窗外,遠近交錯著大面積無遮蔽的樹林,不遠處的軌道上,噹噹噹噹,偶有火車行駛進出車站的響聲。房內有一張大書桌,兩個孩子非常開心,各自端坐在書桌兩側,開始畫圖寫字。他們說,我們住在阿里山森林裡!

旅行他方的回憶,最動人細密之處,確實不在於去了哪裡,而是感到快樂、新奇,興味盎然的瞬間。趁著天光尚好,孩子迫不及待說要出去外面走逛。隨便走到哪裡都好,我們被山林的氣息包圍,沿著鐵道線走,走到沼平車站。又順著路牌指標,隨意東走西瞧。

設施做得極好,可以自在行進。放眼望去,處處都是景。不可思議,我們像是闖進了山林布景中。天光稀微,星星都亮了,這布景是動態直播現場,不知不覺就走進夜色裡了。沒有光害的黑,有種天地倒反的錯覺。天上群星敞亮,我們在山林環繞的星空下行走。

這趟旅程,並不打算半夜把孩子從被窩裡拉出來,摸黑上山去追曙光。設想著讓他們好好睡覺,醒來有充足的體力,多走幾個步道景點。帶孩子出門,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留彈性,隨遇而安。順著孩子的心性,慢慢來,來日方長。這樣想時,反而能夠自在,人與景的相遇,也在不期然中充滿驚喜。

天氣很好。日光透亮,直晒時會熱,陽光不到的遮蔭處,呼吸吐納卻仍保有清透冰涼的氣息。我們一家人沿著指標在林道間探索,或許因為不是花季,雖然是假日,遊人不多,其中不乏來自世界各地,膚色語言各異的遊客。

我們學偶爾迎面相逢的登山者,逢人就打招呼,說你好,早安!這對國小低年級的兩兄弟而言,是全新的人際體驗。從害羞到大方,敞開心胸,主動向人點頭問好,天寬地闊,那是消弭人我防備,釋出微笑善意的學習。

一路上,沒有吸引兒童目光的鞦韆、沙坑、攀爬網或健體器材,僅是向前延伸,上坡下坡,依循指標不停向前走。原先擔心孩童多半不耐山林中單一型態的行走,沒想到兩兄弟一路走逛嬉笑,腳步愉悅輕快,沒有抱怨喊累。我們沿著森林通道一路前行,走向高山湖泊姊妹潭,走向香火裊裊,信奉玄天上帝的受鎮宮。走向巨木群步道、神木車站、香林國小、香林神木、阿里山博物館、慈雲寺、三代木、沼平車站……。每個地標錯落在環狀接連的森林步道間,各有不同性質風貌。自然、人文、歷史、生活的情境和諧交融,充滿山野踏查,增廣見聞的變化。

參天巨木之外,阿里山林業鐵路是獨別於他處,讓人鵠候、佇足、凝望,動態交會的風景。等待火車進站,當車輛從只聞其聲的地平線遠方,逐漸趨近放大,側身逼近降速停靠,月台上的管理員、上下車的乘客、忙與車廂合影的旅客……,每個畫面都帶著戲劇效果。

當列車緩緩啟動,所有人都還捨不得放下目光、攝影鏡頭。孩子熱情地朝列車揮手,列車上也有旅客朝窗外揮手。人我之間美好的情意傳遞,天真單純。不需要分別心,不用預設對象、顧及形象。看火車來去,一遍一遍,有著特定時空下,偶然相逢的驚喜,也有特意守候,翹首盼望的癡心。

那些命定的交會、眷戀目送、擦肩而過。一期一會的美和幸運。我和孩子一次次驚嘆,快!火車要來了!又一次次重複滿足而不捨的心緒,看火車駛去。一切只在當下。每個當下都不會相同。

山間氣候,晴好有時。雲霧披漫,悶雷驟雨轟隆交響,往往是一眨眼工夫。眼看雲層滯重,隨時會降下大雨。

我想著要帶孩子走水山步道,通往水山巨木。沿著停駛廢棄的山水線鐵道前行,有一種荒莽人少的天然感覺,僻遠幽靜,是我念念難忘的路線。

「要往前走嗎?」眼看濛濛水氣霧色瀰漫,細密雨絲唏唏唰唰落下。「要就此回返嗎?」廢棄鐵道線,碎石鋪面,枕木、軌道、泥石草堆,一旦下雨積水,路面溼溽泥濘。路幅不大,兩側是山壁與山崖,毫無遮蔽閃躲之地。我在心底掙扎盤算,徘徊在剛進入步道不久的鐵皮工寮邊,想著要放棄了嗎?

孩子說,「走啦走啦!都來到這裡了,往前走一段看看。停在這裡想,也是淋雨。」他們撐著傘,身體在雨中扭來扭去,對我的猶豫不決,表示抗議。「好。那就走吧!」既然一人一傘,雨中有基本防護,只要安全無虞,就且行且看,臨機應變。

雨中的水山線,鐵道順著地形鋪展,不斷向遠方的山林野地延伸。走在鐵軌碎石間,腳步起落發出喀啦喀啦步伐聲響,四面八方落下的雨,擊打在枝葉石壁間,發出沙鈴般規律的襯底音頻。無所驚擾的大自然天籟,或許就是如此。我看著孩子撐傘的身影,不時提醒他們留心腳下,避開水窪。我們在迷濛煙雨中撐傘行走,沿著荒蕪天然的水山線軌道,成為一幕雨中前進的風景。

抵達水山線步道開放終點,往水山巨木需要往上攀升一段山徑石階。陡峭的山形坡度,顯得溼滑難走,所幸路程很短,只有一小段。當樹齡千年以上的參天紅檜矗立眼前,雄偉筆直的樹幹,巍峨聳立,告示牌上說,這是阿里山園區內最大的巨木。

兩個孩子撐傘和水山巨木合影。雨中的跋涉奔赴,千年巨木與兩個小學生,此時此地相見。那是這一趟路程往來,最美的風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